審理工作持續了三四天,全部審查清楚。周家罪行累累,朱高熾命人把案情整理成文,發放民間。

在報紙尚未出來之前,這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周家的財產拿出部分改善交通,服務鄉民,另外一部分充入王府,周家的煤礦大大小小全部被收回。

此時朱高熾再命王慶前往劉家談判。

劉家很知趣,根本沒有過多阻撓,表示願意把煤礦獻給王府。王慶笑吟吟道:“世子可不是不講理的人,你們的煤礦呢雖然收歸朝廷,可是卻也給你們留條路,你們以煤礦作抵入股煤炭公司。這是文書,你們看看。”

劉家老爺子顫巍巍接過文書,仔細看看,裏麵說的東西大多數都不懂,什麼股權、投票權之類的,眼暈。

不過核心意思卻說的非常明白,以現有煤礦為抵,占股4%。也就是說賣出去一百文,他隻能得到四文。

劉老爺子暗想:“這跟明搶有什麼區別?”但他嘴上卻不敢說,“多謝世子,我們這些豪紳之家為王府助些財物也是應當。這股份……”

“不行!”王慶打斷劉老爺子的話,“這是應當的,世子不是個巧取豪奪之人,王府行事也向來有規矩,該是你的就是你的。”

劉家的煤礦並入後,其餘的小煤礦哪裏還敢抵抗,紛紛加入,朱高熾按照煤礦大小分別送給一些股份,當然大頭還是王府占據。

煤礦的問題解決後,就該解決鐵的問題。

鐵的問題在於,北平城附近並沒有大規模的鐵礦,所以需要大量鐵礦石,好在如今也隻是用來打造兵器、製造爐子,需求量並不是很大。

朱高熾把府內以及幾個小型的煉鐵作坊合並,並沒有找劉家,因為劉家肯定是不願意賣的。

不賣就不賣吧,他們那個破工坊朱高熾還看不上。

所有東西都準備就緒也差不多用了半個多月,煉鐵作坊已經掌握製造鐵皮的技術,耐火磚的燒造也上了正軌,兩者配合一天差不多能產三十餘個爐子。

這點產量放到後世,要讓人笑掉大牙,但現在這個時代,已經非常不錯。朱高熾也表示了滿意,命人先趕製一大批,之後放開銷售。

對煤礦朱高熾也進行改革,主要就是提高他們的工資水平,提高福利,煤礦工人的積極性提高,朱高熾還準備建立簡易鐵軌,以此提高煤礦產量,不過此事正在研究中,尚未成型。

唐山應該提上日程。朱高熾心裏盤算著自己的計劃,南邊朱棣他們打的怎麼樣其實不用擔心,反正最終肯定能達到目的。

鋼鐵作為工業化基礎中的基礎,用途非常大,所以提前布局總是沒有錯。

於是朱高熾調集一隊人馬,前往唐山地區摸排,看看那邊的煤炭、鋼鐵現在什麼狀況。

徐王妃與姚廣孝知曉此事後,非常納悶,派人往唐山地區作甚?搜集情報?不可能啊。於是兩人把朱高熾叫到後堂詢問。

朱高熾進門先給母親行禮,對姚廣孝也行禮,隨後才說:“母妃,此事事關重大,父王能不能戰勝文皇帝,我大明日後究竟走向何方,都在此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