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陣型無可挑剔,無論步兵也好,騎兵也好,都需要兩翼護住主力,人再少也得這麼幹,否則一旦敵人兩翼突襲,會造成毀滅性打擊。
巴特爾前出不到五十裏,便遭遇到休整完畢的張玉部。
雙方對峙,大軍一到,張玉部就顯得人數過少。
高雲、翁牛特、巴林部牧民瞧見對方人少,膽子立刻變大,鼓噪起來。
張玉臉色陰沉,與張興、王虎商議後,都認為必須要出戰,否則士氣跌落,極難應對,張玉道:“先用火炮轟吧,利用火炮,應該能嚇住他們。”
兩人都同意,雙方裂開陣勢,吹響號角開始進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一向少雨的草原上,居然落了雨,張玉的火炮計劃就此擱淺,但陣勢已經擺開,不戰一場太傷士氣,於是隻能硬著頭皮衝殺。
張玉這方組織力度更強,他將六十多名學員全部分散到基層隊伍,以他們為骨骼,組建出的軍隊當然十分頑強。
但巴林部的優勢是人數多。
雙方接觸,那日部就表現出悍勇的一麵來,他們是為家園而戰,目標清晰,心思堅定,兵器也更精良些,所以一上場雖然人數少,但依然與對方殺得有來有回。
千戶就在不遠處觀戰,雨不大,他見那日部如此勇猛,大吃一驚,就像尖刀,狠狠插進他們胸口,所幸的是,這把刀似乎還沒那麼鋒利,插進去半截便動彈不得。
聯合軍利用人數優勢戰鬥,很快就纏住那日部各分隊。
喊殺聲不停,隻殺半個多時辰,雙方都承受不住,於是各自罷兵休息
這一戰聯合軍傷亡更多,但對那日部來說,他們死一個就少一個,聯合軍卻是三部聯合,不怕死人。
戰後,紮好營寨,張玉帶領大家開戰後總結大會。
並不是他們幾個人開,而是所有人聚在一起開。
會議開始張玉便開口道歉。
“這場戰鬥,我負有全部責任。
與敵人硬碰硬,是很不明智的選擇,我們人少,硬碰硬對我們來說損失太重!”
張玉不能不心痛,這次戰鬥,一下損傷六名軍校學員,雖然他們大概已經做好軍人馬上裹屍死的思想建設,但並不代表他們就應該死在這兒。
衛子晟道:“是。你說得很對,我們不能這麼打下去,再這麼打恐怕這些人都回不去,我建議我們進行遊擊戰。”
遊擊戰這是從朱高熾嘴裏學到的知識,適用於敵強我弱的情況,精髓就是敵人越不想要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
這種案例朱高熾沒辦法舉,隻能告訴他們大概的原理。
張玉也學習過,點點頭,他也覺得這種戰法挺好。但很多蒙古人還是不懂,張玉負責解釋。
比如為什麼要這麼襲擾,如果有辦法消滅他們,為什麼不打?
張玉說:“我們的目標並不是消滅敵人,而是要拖垮對方。
讓對方受不了,不戰而勝,我們人少,能保存一份力量就保存一份力量。”
關於遊擊戰的設想,張玉他們也隻是剛剛開始,還未形成有效實踐經驗,所以現在他們大約是邊實驗理論,邊總結經驗。
這場關於戰法的討論足足持續了一個時辰,直到每個蒙古人都明白後方才散去。
巴克木震驚的是,他們的戰術討論為什麼要傳遞給每個戰士。
戰士們的目的隻是作戰而已,為什麼還需要明白戰術?
張玉解答了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的戰術需要大家配合,大家都明白戰術,就能發揮出更好的配合,現在我們人少,也是能這麼做的原因之一。”
休息一整日,雨也停了,張玉派出張興前去襲擾。
張興帶二百人,一人雙馬,兩門炮,大搖大擺出發。
負責監視他行動的人早就發現,飛奔回去播報消息。
千戶大人聽完立刻召集人手集合,準備一戰定勝負,人馬集中完畢,千戶帶著人出營地。
雙方在營地前十裏的位置相遇,二話不說直接開打。
張興道:“先放幾炮助助興。”
馬背上的炮非常小,炮子大約也就三斤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