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整編軍隊,防備韃靼(1 / 3)

信很快就鬧得人盡皆知,當然,人隻限於北平府的高層。

對於張玉在北邊打高雲部是如何打到韃靼人地盤去,他們並不怎麼關心,更關心的是韃靼人的反應。

朱高熾知道靖難曆史。

曆史上蒙古人並未在靖難期間南下的記載,但現在被張玉搞出這麼大的新聞,叫他也拿捏不準未來發展。

為了保險,朱高熾召集所有軍隊,取消休假。

士兵從三日一練改成每日一操,所有武器全部就位。

如果有任何損傷立刻上報,保證武器兵甲質量。

他往北方派出大量夜不收,分布在燕山、山海關,山西大同方向,他們百人一組,同時偵查朝廷動向與草原軍隊動向。

這些夜不收都是大明最為精銳的士卒,配備著十分珍貴的望遠鏡。

雖然每十個人才有一個,但其他軍隊連一個都沒有,甚至連朱棣都不知道這件事。

與此同時,招募大量輔兵。

針對輔兵朱高熾做了些改革,主要是劃清職責,由後勤部負責統籌管理,共有工程、運輸、糧草保障、廚師等不同兵種。

拿到信後他就開始招募,十餘天過去共招募八千餘人。

隨後朱高熾決定停止招募,經由上過戰場的老卒教導輔兵。

北平府的城防全部被整修,年老部件該替換的替換,有疏漏之處全部堵死,薄弱處全部加強。

就連通州、房山、大興等衛星城也全部得到加強,安裝最新火炮,添加床弩等防禦利器,做完這一切都快過去一個月,已經入秋。

而草原上,張玉正攜帶著人大勝而歸,另外在整個過程中,張玉拉起一支一千多人的馬軍。

馬軍建立主要是在攻破高雲部後,高雲部男人被殺,財產被瓜分,女子、兒童被劫掠至那日部。

攻破高雲部後,張玉就想建立更大軍功,而且他看穿蒙古人的虛弱,趁此時機再給蒙古人狠狠一擊,正當其時。

所以分戰利品時,張玉跟巴克木發生衝突。

按照巴克木的想法,所有這些戰利品應該是大明與那日部平分,但張玉開口就要七成,兩人在中軍大帳爭吵。

張玉早已脫下鎧甲,但渾身都有暴戾殺氣,他指著巴克木的鼻子罵:“你想要五成?要那麼做什麼?能吃得下嗎?指望你們幾個人能擋住巴林部反擊嗎?”

“我們死了很多人,這些東西都是我的部族犧牲換來的!我們要五成合情合理。”

張玉怒道:“沒有五成,隻有三成,愛要不要。”

“你……”巴克木悲憤難言,說不出話。

張玉直接對後勤說,“隻給撥出三成。”

巴克木盡管不情願,但他也深深知道,小部落沒有話語權,隻能無奈接受,將三成物資帶走,分給部眾。

張玉拿著剩餘物資開始大肆招人,此地距離泰寧衛不遠,很多泰寧衛的族人跑來應募。

招募公告上說,隻要當兵,就給安家費,另外還分給牛羊、資產,且不論出身。

張興問他:“你還真打算鬧出點大事來?”

“機會太好,不抓住實在可惜。”

“你就不怕世子爺怪罪?”

“這是開疆拓土呢,世子爺怎麼會怪罪?”

正在這時,忽然帳篷外傳來聲音,“我跟張將軍一起承擔給。”進來個人卻是衛子晟。

張興無語,“你一直都很穩重,為什麼要冒這個險?”

“練兵。”衛子晟言簡意賅,想想又補充道:“另外機會很好。”

至於朱高熾會怎麼想,衛子晟認為,世子爺隻會很高興。

就連王虎也勸說,“這次機會真的很難得,我們得在蒙古人的地盤上釘個釘子。”

“連你也認為打比較好?”

“打為什麼不打?下次再來不知道什麼時候。”

“可我們的武器不多了。”

“都是蒙古人要什麼武器?有弓箭就夠。”

事情就這麼定下,緊張的招募工作就地開始,以高雲部的基地為核,向四周散播消息。

蒙古部落雖然曾經入主中原,但由於遊牧技術落後,生產關係不能改變,政治製度又退回奴隸製,草原上多的是沒有任何財產的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