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五日,果然有消息傳來,大寧南部小鎮附近出現蒙古人遊騎,孟善命大軍出征,夜宿十葉鎮。

這個小鎮距離草原非常近,這裏有大明軍的堡壘,孟善派出探子,不過半日就偵查到大隊蒙古人的消息,此次朵顏三衛盡出,總計數萬人。

這麼大規模的打草穀,可見朵顏三衛也是走投無路。

正月十八日,孟善遇到劫掠小隊,立刻迎上去,雙方大戰一場,轟得蒙古人抱頭鼠竄,他們也是沒想到這麼冷的天大寧守軍竟然還敢出來。

次日孟善與大隊人馬相遇,這隊蒙古人足有五六千人之多,雙方列陣,各自擂鼓吹號角。

孟善見對方人多,收起小覷之心,道:“這場仗不好打,全部振作起來。”

然而在采取什麼樣的攻擊戰術時,大家有分歧,他們共有二十四門火炮,依靠火炮的優勢,並不足以完全對五六千人造成致命威脅。

所以如何使用這二十四門火炮就成問題。

有人建議集中兵力,直接用火炮將他們全都突突掉。

有人認為無法做到這點,所以需要依靠火炮攻堅,主力襲擾。

也有人認為,應當分散使用火炮,保證威懾力就行。

五六千兵馬在白雪覆蓋的草原上顯得格外多,望不到頭,朵顏三衛方麵的指揮並沒有跟他們玩什麼花樣,側翼展開,主力攻堅,隆隆馬蹄踏雪而來。

孟善見狀,也不猶豫,立刻命令火炮展開齊射。

二十門火炮早就整裝待命,隨著命令下達,它們發出齊齊的怒吼,二十枚炮彈飛向敵人。

炮彈落在人群,擊中許多人,足足有十幾人倒下。

但對這麼多規模的人群來說,不過是毛毛雨。

第二輪射擊又開始,這次他們的攻擊方式是集中力量進攻,二十四門炮彈落在狹小區域內,造成極大殺傷,隻有一個幸運兒運氣好沒有被打中,其餘人都死了。

蒙古人的隊伍空出一片。

孟善振奮精神,命令所有人準備。

第三次齊射後,就沒有機會,他們隻有千把人,需要顧忌著火炮不能讓人毀壞,所以必須留出足夠大的空餘量。

孟善揮著長槍,道:“列陣!”

幾百個老兵、衛所兵丁組成的步兵陣容,全將長槍支起,形成一個空心的長槍陣,四百人組成的騎兵隊伍則在兩側護衛。

這種陣法蒙古人還真是沒見過。

但這卻是十分克製騎兵的步兵陣。

原理非常簡單,就是利用馬的天性。

馬是動物,又不是機器,所以看到尖銳的東西會本能害怕,立起的長槍閃爍著銀光,馬看了也會害怕,它們衝過來後不會傻乎乎地直接撞上。

而是選擇繞行,哪裏有空隙就走哪裏,但這正中下懷,那些有空隙的地方,都是陷阱,四麵都是長槍,進去還能活著出來麼?

蒙古人不知道這點,衝都衝過來,總不能臨陣逃回去吧?

於是隻得硬著頭皮往前繼續衝。

到陣前馬匹繞行,有些聰明的人已經意識到是怎麼回事,但晚了,隨著孟善一聲令下,空心陣發動。

無數蒙古人被刺下馬,連點反抗都不能,左右都是長槍。

而那些少數幸運兒躲過長槍攢刺,跑到陣後方,遇到的是早就埋伏好的刀槍手,亂刀砍下來死得不能再死。

短短不到半刻鍾的時間,蒙古人的馬陣被空心陣分割得淩亂得很。

更重要的是,後麵的馬速度被嚴重遲滯。

沒有速度的馬軍,連步兵都不如。

孟善大喝:“衝!”

雙方徹底絞殺一起。

廝殺半個多時辰,蒙古人驚駭發現他們似乎上當,根本就打不過這隊人馬,別看他們人多,但雙方的素質差距極大,大到用數量無法彌補的地步。

朵顏三衛是來劫掠的,而不是送命的,有人開始逃走,這就像打開潘多拉魔盒,更多人開始往回跑,帶出連鎖反應,就算朵顏三衛不下令撤退,他們也不會繼續再打。

孟善冷靜下令所有人不準追,然後狂放火炮。

等到他們全都逃走,起碼齊射五輪。

射殺不少蒙古人。

朵顏三衛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