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一刷,鋪上紙,稍微用滾軸滾動,一首詩就印好。

朱棣取來,一看是李白的《將進酒》。

朱棣不能淡定,這印刷效果也太好了吧,堪比雕版!

甚至比雕版更好!

雕版印刷的水平取決於刻字工匠水平的高低。

一塊雕版,印上幾次便不行。

所以雕版師傅必須不斷重新刻版。

但這也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還是雕版都是用木頭製作,容易變形,且保存麻煩。

製作起來更麻煩,一塊版如果錯一個字,全都廢了!

但眼前這個技術卻不需要雕版,提前製作好活字,用時排版即可。

材質為金屬,不易變形,保存也更加方便簡單。

朱高熾向朱棣介紹這項技術發明的初衷,原本他教的那些孩子都需要教科書,軍隊裏識字也需要使用很多書籍。

然而市麵上的書籍都太貴,這麼大批量朱高熾也覺得太貴。

所以就研發新技術。

新技術不需要過於高超的工匠技藝,先製作出這樣的金屬字模,隨後一把刻刀即可刻字。

準備幾十萬個字模,當可支撐大規模印刷使用。

成本相比之前,能夠降低一半以上,而且越是往後,成本就越低,因為字模即便有損壞,也隻是少數幾個,重新製作也簡單得很。

一個工匠,一天下來可以刻上幾百字。

如果有幾百工匠,一天下來就是幾萬字,幾天不用就能刻一套。

朱棣心中欣喜,有了這樣技術,那編纂永樂大典的事兒,就會格外方便。

朱棣見他雖然麵有喜色,很明顯並沒有意識到其中價值,於是不動聲色叫狗兒跟工匠都下去。

朱高熾壓低聲音:“爹,您知道為何士人把控清林議論嗎?”

朱棣嗯一聲,忽然抬起頭:“你什麼意思?”

“大儒操控士林,是因為這些讀書人,幾乎是唯一能夠發表自己意見的群體。他們是領袖。”

他伸手指著外麵:“像這樣的謠言,肯定有士人參與其中。”

“普通百姓哪裏知道對錯,很多士人都看不清,但士人有渠道了解國家大事。”

說到這兒他重重歎氣,“等他們了解發生的大事,便會加進去對自己有利的解釋,至於朝廷的政策如何,關他們屁事?”

“為何生員議政屢禁不止?

他們不可能不議政,這是他們之所以是領袖的主要原因。朝廷無法與百姓直接對話!”

朱高熾眼睛瞪圓:“這叫什麼?這叫輿論霸權!

朝廷隻能通過士人統治,是因為他們是百姓的代言人!而這一切都構築在他們有渠道了解國家大事上!”

朱棣神色終於凝重,“此事我早知道,奈何沒有好辦法。”

“這好辦,朝廷不是有邸報麼?我們把邸報變成麵向所有人的。”

“胡鬧!朝廷大事豈可兒戲。”

朱高熾見他還沒醒悟過來,急忙道:“父王誤會。當然不能直接發,士人可以選擇性向百姓解釋政策,我們為什麼不能?”

朱棣眼前突然一亮,嘿,思維方式這才轉過來。

對啊,那些儒生胡說八道,為何我不能直接跟百姓說,幹嘛還要經過儒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