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政令就像重磅炸彈,丟下去把大家夥炸得人仰馬翻。
城中青樓不僅僅文人喜愛,更重要的是許多青樓本身就是某些人家中產業,朱棣這是要動他們的蛋糕,豈能容忍?
整個金陵城就像是沸水似的。
大街上隨處可見騎馬狂奔的小廝,他們行色匆匆,邊跑邊嚷:“行人避讓行人避讓!”
也能看到經常不出門的青樓花魁走上大街。
還能看到那些王公貴族的家人奴仆,四處亂竄,慌張得跟被獵人追趕的兔子似的。
皇城,朱高熾與朱棣兩人,吃過午飯後走上聽風樓。
紀綱隨侍在側,聽風樓上有處涼亭,正好遮擋陽光,又不擋風,讓人覺得暢快不少。
朱棣坐下,問朱高熾:“你的印刷廠怎麼樣了?”
“有司禮監的加入,已經差不多成型。”
朱高熾也是現在才知道,司禮監居然連印刷廠都有,朱棣聽到他倒苦水後,立刻把司禮監派過去,瞬間解決人手的問題。
朱棣說:“那就再快些,最快能有幾天?”
“五天,五天後第一期報紙準時問世。”
“好,爹實在有些頂不住。如今百姓叫苦連天,昨天一天私鬥超過二十起,再這麼下去,金陵城就毀了。”
朱高熾連忙請罪:“兒臣也實屬沒想到事情會鬧這麼大。”
“這都是你殺了方孝孺留下的後遺症!”朱棣歎息,不知道是為自己,還是為朱高熾。
朱高熾道:“方孝孺這等人該殺,海爾並不後悔。”
朱棣冷哼:“那你也得多小心,你那工坊在城外,如果有什麼事,他們肯定會朝工坊下手。”
“爹,孩兒知曉,也正有要事跟爹說。”
“說吧。”
“開海。”
朱棣動作猛然停住,片刻後才道:“開海麼?”
“是,工坊的全部工作差不多已完成,這麼多商業產品必然要想辦法賣出去,國內市場的體量是有限的,我們必須要有國外市場。”
朱棣仰頭,道:“當年你爺爺禁海,要開海可不是件容易事。”
“不容易也要做,這件事必須做。”
從曆史過來人的經驗看,工業革命為何會發生在英國?
除去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英國人找到了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
英國本國地形破碎,平原不多。
傳統上英國也不是農業國。
所以本地市場非常狹小,當他們找到外部市場與原料產地後,工業必然不可遏製地快速發展。
利潤暴增逼著他們加快速度發展技術,提高效率。
大明如今要想重走這條路,這樣的經驗需要借鑒。
但朱高熾也深知,要大明這麼龐大的帝國走上跟贏過一樣的工業發展道路,是相當不容易。
原因很簡單,帝國太大,有足夠的原料產地與市場,本身缺乏動力發展技術。
所以開海就成了必然選擇,誘導商人擴大更大規模,提供更多產品。
同時還要發展盡可能多的產業,絕不能僅僅局限於少數紡織等輕工業上。
否則,大明發展成什麼樣,朱高熾還真不敢保證。
開海麵臨的除了有法理問題外,還有管轄問題。
朱棣說:“大明海疆巨大,不好防備,開海會不會造成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