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誰還記得當初蒙古人那些鬧心事兒呢?
征文比賽最後由山東士子獲得,獎金一千兩,雖然於科考無用,但這也是條進身門道啊。
朱高熾直接向此士子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去編輯部工作。
該士子興高采烈赴任。
誰不羨慕得眼珠子爆紅?
朱高熾未來太子之位牢不可破,這位士子等於近水樓台。
六月中,另一篇文章發表,引發整個儒家地震,即關於甲骨文的考證。
文章首先揭示出甲骨文與今文的相似之處,又舉例若幹說明甲骨文的造字方式、方法。
這篇文章是以黃子澄的名義發表。
有些衛道士受不了,黃子澄該自殺謝罪,沒想到他居然沒事人一樣跟新皇打得熱熱鬧鬧。
這篇文章的影響之深遠,遠超當時所有人的預料。
大批金石學家湧入金陵,那些老些的,本來都準備頤養天年的人也給震出來。
通常後世考證華夏考古曆史的發展,都認為這次甲骨文是近代化的標誌之一。
因為這次考古完全摒除之前那種隨心而證,自由散漫的特點,而是以詳實的文字、圖片、實物,出土記錄,輔以文字資料來考察的。
不但勘誤了史記、春秋左傳等諸多經典史學中的錯誤,還提出了實事求是的總原則。
六月底,更大的炸彈來了。
永樂帝準備編纂《永樂大典》。
其實之前解縉已經編纂過一版,但朱棣非常不滿意,這時朱高熾說可以廣招天下人共同編纂。
這跟曆史上的永樂大典也不同。
曆史上永樂大典是全部完成編纂後,方才收錄出版。
但朱高熾認為如今已經具備邊修邊出版的條件。
朱高熾提出兩個總原則,第一,永樂大典主要以搜集圖書、保存史料為主。
其二,百無禁忌,隻要不是明確反人類,反封建就行。
其三,力求準確,永樂大典要將收錄書中的文字、記錄、數據核實,去除明顯有錯誤的地方,將其打造成百科全書。
這樣的要求注定無法像曆史上一樣,四五年就能完工,朱高熾認為五十年內完工即可,而且還可隨時更新。
朱棣驚歎於朱高熾的大手筆,但這麼多錢財從何而來?
當朱高熾給他今年北平府稅收報表時,他立刻沒有疑問了,單是北平府的稅收就足以支撐這項龐大工程的完工。
於是被人稱為《永樂百科》的大典編纂工作展開。
無數文人趨之若鶩,建文帝?那是誰?
在千古留名機會與建文帝之間做選擇,大家都很輕鬆,建文帝雖好,但也不可能完成這項令人震驚炫目的工作。
為此,朱高熾專門在金陵城中修建了百科編纂大樓。
整棟大樓采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建築技術,竹筋換成鋼筋,水泥全部采用最高標號。
共計十一層的建築在金陵城西拔地而起。
全國的文人就像丟進開水裏的蝦米,全都又蹦又跳,想盡辦法摻和一腳。
八月,朱高熾又丟出重磅炸彈。
帝國準備啟動字典的編纂工作。
相比永樂大典,字典編纂自然簡單得多,但是字典比永樂大典更加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