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一天產鹽一萬斤,你沒說錯?(1 / 2)

古人絕對不笨,從鹽鐵專營上就可看出。

鹽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都很高,幾乎所有生物都需要鹽分。

動物靠舔石頭,人靠吃精鹽。

開中法的意思就是,朝廷發鹽引,商人將糧食運送至山東,由此來換取鹽引。

朱高熾拍手道:“這個法子妙!可以用。”

朱棣黑臉:“好什麼好?朝廷的鹽數量都有限,哪裏有多餘的鹽發放?

邊地所需糧草不少,如果全都運到山東,九邊將卒吃什麼?”

朱高熾笑道:“爹,你忘了長蘆鹽場。”

長蘆鹽場,這是朱高熾開辟的曬鹽基地,之前這個基地的產鹽基本上不往內地銷售。

一來,朝廷的鹽都是有數的,每個區域都已經劃分好,貿然把長蘆鹽場的鹽放出,會導致市場混亂,從而令百姓吃不上鹽。

二來,長蘆鹽場一直沒有全速施為,隻保持部分產能運轉,但朱高熾一直都在擴展產能,用自己的錢補貼。

朱棣對長蘆鹽場有所了解,卻不知鹽場的恐怖程度,在他想來,單個鹽場或許有用,但用處不大。

當朱高熾告訴他,鹽場能產一萬斤粗鹽時,朱棣略遲疑。

“一萬斤,不算多,但也不少,能換不少糧食。

積攢幾個月,能換數萬石,足供部分人吃。”

朱高熾道:“一天一萬斤。”

朱棣啊一聲,用審視目光盯著朱高熾,似乎想從他的臉上找到破綻。

“一天一萬?你沒說錯?”朱棣又問一遍。

其餘人都用好奇目光看著他。

朱高熾道:“是,沒說錯。

當然這個數字是極限產能,實際上一天產量也就隻有七八千斤。”

“為何你從未說過?”

朱高熾道:“也沒人問啊。這些年鹽場都是我用錢補貼。”

朱棣猛然道:“此法可行!”

日產萬斤那還怕什麼?他早知道自己這個兒子這麼有錢,還愁什麼,這個家夥也當真能忍,這麼長時間居然都不碰。

姚廣孝小聲提醒:“陛下,劃區行鹽。”

朱棣一愣,不再說話。

朱高熾聽過這個詞兒,所謂劃區行鹽,是指大明的鹽政。

與今日不同,大明的鹽完全是配給製,全國共分為十個綱,每綱給鹽引二十萬引,每引三百斤。

除此之外都是私鹽。

十個綱內的商人絕不能亂竄,否則便是殺頭罪過。

現在朱高熾突然每天多出來萬斤鹽,合三百引,一個月六千引,一年七萬兩千引。

這麼多鹽放到哪兒去賣?鹽商能樂意嗎?

朱棣秒懂。

鹽商販鹽,以利潤為先,突然多出這麼多鹽,別的地方不說,單兩淮鹽場都要爆炸。

“就放京師,京師附近人很多,多出來幾萬引完全不是問題。”朱高熾斬釘截鐵。

朱棣道:“你就不怕鹽商鬧事?”

“那就殺!殺出個海晏河清!”

朱棣哈哈大笑,“不虧是我好兒子!朕準,就這麼辦,去把六部尚書叫過來。”

剩餘的事兒就不用朱高熾他們參與其中。

回寢宮,朱高熾換身衣服去鐵匠作坊。

他需要幫助那些工匠改進棉紡機器,這麼久,棉紡機的原型機還是問題多多,根本無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