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朝鮮大使遠道而來(1 / 2)

送別胡廣時,夏原吉意外出現,當車隊離開,夏原吉問:“為什麼一定是山東?”

“第一適合棉花生長,第二,山東地多人少,第三,山東距離港口近,運輸更加方便。”

夏原吉駭然:大皇子還真是個完全冷血無情的人。

臨近新年,金陵城變得更熱鬧,南來北往的商人突然增多。

再加上最近一段時間,玻璃、肥皂等物增加的大量產能集中上市,各地商人像跟過節的老鼠似的,全都湧向京師。

進入臘月,長江碼頭忽然來一隊人,原來是朝鮮國使。

朝鮮的名字是朱元璋賜的,衣冠製度也都是朱元璋頒準實施,所以看朝鮮的古裝,會發現很像大明服裝。

且朝鮮被列為不征之國。

朝鮮大使河侖、李詹兩人乘船而來,冊封登極使,攜船五十艘,除衛隊外,其餘皆是禮物。

朱棣應對也很有意思,派朱高熾前去迎接,攜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定國公徐景昌三人,紅毯鋪地,鑼鼓齊鳴。

這場麵實在太大,要知道其他國家派使前來,頂多也就是派個大臣前來迎接就完事。

但這次居然派三個極為重要的人物,由此可見對朝鮮大使的重視。

朝鮮兩個大使聽說迎接自己的居然是大皇子,誠惶誠恐,下船後立刻跪地,向朱高熾請安。

朱高熾笑道:“兩位大使遠道而來,辛苦辛苦,請隨孤回四方館休息。”

李詹道:“謝殿下。”

朱高熾見他漢文流利,暗中思索,決不能讓朝鮮有自己的文字,要趕緊將更加簡單的漢字推廣出去。

這個想法也隻是一閃而過,很快就投入迎接的角色中。

朝鮮大使帶來的禮物可真不少,不過都是些山野之貨,什麼高麗參、各種皮毛、珍貴草藥之流,林林總總幾十大車,十分震撼。

將人送入四方館,朱高熾便卸下重擔,回去時特意找來四方館人員,了解下朱棣為何如此看重朝鮮,這才知道其中是有原委。

原先東北方的是高麗國。

元朝末年,高麗國在大明與元朝之間搖擺,末代高麗王執意要加入對明打擊作戰中,大臣李成桂不願意參戰,便趁機收攏人心回軍,篡位成功。

李成桂建立的國家,立刻執行事大主義,對明朝十分恭敬,就連國號都是朱元璋選定的,衣冠製度也是朱元璋賜給。

李成桂年老後,發生兩次王子之亂,靖安君李芳遠鏟除異己,登上皇位,之後立刻派人前來大明朝廷,奏明事件經過。

建文帝派人前去朝鮮冊封李芳遠。

靖難之役後,李芳遠按兵不動,並未趁機發動進攻。

朱棣攻入金陵城,最先到來恭喜的也是朝鮮。

如今年末,派遣正使前來恭賀朱棣登基。

原來是這麼回事,怪不得朱棣這麼重視。

朱高熾心中暗想:朝鮮這個地方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全看怎麼利用。

但把朝鮮收為小弟,當作緩衝,對大明十分有利。

以後征戰全球,也要帶著它玩,單靠一個大明,是不成的。

隻是朝鮮的位置比較操蛋,擴張領土不好擴張,倒是不如把倭國滅了,由朝鮮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