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大殿,夏原吉也在,他已經心裏有譜,說不定就是夏原吉搞出來的事兒,果然朱棣把前情後果簡單一說,不出他所料。
但他對這對大明君臣的目光實在是有點瞧不上。
不過這也不是因為兩人笨,而是因為時代局限,沒人能超越時代看問題,凡是可以這麼做的人,都立地成聖。
朱高熾對夏原吉道:“夏尚書以為這很值?”
“當然。我國現在正缺糧食。”夏原吉信心滿滿。
朱高熾道:“那夏尚書知道這幾門技術值多少錢嗎?”
夏原吉有點懵,搖頭不知。
朱高熾冷笑道:“這幾門技術是大明騰飛的關鍵,大明內部尚未推廣,你倒是先給朝鮮,萬一他們因此飛黃騰達,對我大明造成威脅,夏尚書,你可就是千古罪人!”
夏原吉咋舌:“有這麼嚴重嗎?”
朱棣不耐道:“熾兒,有話說話,別這麼不正經!”
朱高熾拱手,對夏原吉道:“夏大人,我們不妨算筆賬,看一匹布從棉花種植,到最終生產成衣服,能夠拉動多少人就業。”
夏原吉疑惑,這怎麼算出來?
朱高熾道:“先說種棉花好了,種棉花就得有棉種,種子由嘉禾苑研發,但光研發出來尚且不夠,還需要有人專門製作種子。
以往自己留種,但可能會造成棉花減產,得不償失。
光種子公司,全大明至少需要十幾個,才能全方位覆蓋。
兩京十三省都得有一家,種子公司下屬還應該有分公司,鋪遍各州縣。”
夏原吉點頭,這點人力確實是應該有的。
“再看種棉花,種植棉花需要先育種,育種需要溫室大棚,然而目前沒有多少人能夠買得起大棚,就算買得起,棉花管理的種種問題,也很多。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動私人,在州縣中都建立幾個溫室大棚,以此解決問題。這又需要一大批人。”
夏原吉再點頭,這確實是個難題。
朱高熾繼續:“棉花的管理工作遠遠超過小麥水稻,因此得雇用大量人力才能完成。這部分有些是佃戶,有些是雇人。
種植完成采摘的時候,更需大量人手。采摘完成,需要有人收購,大明這麼多州縣,需要人數也是個天文數字。”
朱高熾走到桌子旁,道:“收購完成送到工坊,工坊需要大量勞動力,最終才能製作成布匹。布匹被買走,又需要大量人手來製作成衣。”
夏原吉臉色有點白了。
朱高熾繼續說道:“這還不包括他們都使用到的人口,運輸人口。
每個工種都能相應帶動大量人口,光棉紡就需要起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口才能發展起來。”
“所以,夏尚書,你來告訴我,這些技術是一文不值嗎?
假如大明再多幾個這樣的產業,會是什麼樣的情形?
會不會出現工坊主爭著搶著要人?而且薪俸很高?”
夏原吉登時坐不住,身子不安扭動。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