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早就等著李詹。
等李詹到來,朱高熾並沒有在正式的房間裏接見他,反而帶著他去太液池。
正是春天,春和景明,兩人在河邊亭子坐下,朱高熾叫人送來今年新茶,邊喝邊聊。
關於協議的問題朱高熾反倒是不緊張,因為朝鮮肯定會同意,果然不出預料。
至於後續的行動,倒是值得探討一番,尤其是圖書館的捐贈問題。
“圖書館的捐贈是個非常長期的過程,我決定派幾個人去朝鮮,與你們一同選址,確定好建造圖書館的位置。”
李詹立刻就緊張,為難道:“殿下何必這麼麻煩?位置已選好,殿下隻須派人把材料運過去就行。”
朱高熾笑道:“不用擔心我刺探情報,朝鮮的強大對我們有好處,大明絕不是背信棄義之人。
朝鮮的情報我也不用刺探,找幾個商人一問,什麼事情都清楚了。”
李詹一想還真是的,大明爸爸需要這麼麻煩嗎?
一聲令下,朝鮮不就得乖乖束手就擒?別的不說,單一條禁止貿易就能把朝鮮急死。
“是下臣的錯,下臣隻是擔心太過麻煩太子殿下。”
朱高熾道:“不麻煩。選址也是為了宣揚我大明文化,與此同時,我也正在推進四庫全書的編纂,以及大字典的編纂,到時候都給你們送幾套。”
“多謝殿下。”
朱高熾又道:“至於技術推廣這個事情要你們自己做,我會派人協助。學習技術的人才你帶來了麼?”
“帶來了,這次帶來一百人。皆是讀書人,兩班後人。”
朱高熾笑道:“恐怕是庶孽吧。”
李詹又是一驚,連忙低頭:“是。”
兩班其實就是文武兩班,高麗王時期,兩班製度與中國一致,不過比較混亂。
到朝鮮時期,李成桂進行了改革,原本兩班後裔直接就可以恩蔭,後來雖增加科舉,但實際上與李唐時期一致。
即要想考科舉,普通人是不行的。
李成桂又進行深化改革,除三品以上子弟可以餘蔭做官,餘者都要考試。
而且李成桂把技術官僚與文武大臣完全分開,科考分文科、武科、雜科三種,做官的隻有文科。
但文科考試時,要四代審查,兩班舉薦,普通人哪有這個資格。
與之處於相同地位的還有庶孽,即妾生子,這些人身世優渥,吃喝不愁,但也不能參加科舉,所以他們才是最沒前途的人,生下來就隻能混吃等死。
這次送來的大多數都是這樣的人,他們也懂文字,通文明,可卻沒有做官途徑。
李詹驚恐的是朱高熾對朝鮮了解這麼深,連庶孽都猜出來。
但朱高熾想的卻是,庶孽好啊,這些人在國內沒前途,那就慫恿他們來大明唄,作為讀過書的人,教起來當然要比農民快得多。
朱高熾又道:“這是你們內部的事兒,我不管。隻要他們能老實學技術,那就行。”
李詹大喜:“殿下放心,他們肯定聽話。”
朱高熾意識到,要將大明打造成吸引人才的中心,現在全球各地都有一大堆這樣鬱鬱不得誌的人,西方還在文藝複興前期的黑暗時期,肯定有很多不滿教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