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朱高熾的指示,為留住這些人胡廣不惜成本。

給它們單獨建造宿舍,並且給予津貼,保證他們在這裏的生活無憂無慮,設立獎學金,獎勵那些努力學習的人。

其實這些都是表麵功夫,任何地方都能做到,但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終於受到重視。

朝鮮兩班製度之下,庶子們的生活一言難盡。

他們無憂無慮,但他們也沒有前途;他們錦衣玉食,同時他們又貧困潦倒;他們風光無限,同時又是小醜。

矛盾讓他們的心態都有些扭曲,對大明的向往讓他們毅然決然踏上這條路,然而大明對他們可以說仁至義盡,讓他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希望、前途。

這些東西說起來非常渺茫,但實際上每個人都不可或缺。

朝鮮愉快同大明簽訂協議,十萬匹布直接交給他們,由他們去售賣,而大明則換來戰馬等物。

在濟州島設立州縣的問題也提上日程。

朝臣們都默不作聲,在他們的思維裏,濟州島孤懸海外,遠離本土。

而且中途還要過海,比瓊州更加令人望而生畏。

所以這個地方注定是流放犯人之地。

這種想法本沒錯,比如後世的袋鼠國,原先也是流放地,誰能想到後來竟然憑著得天獨厚的資源,成為一個富裕國家呢?

朱高熾對設立郡縣表示支持,但同時也表示,因為打算在濟州島實行自由貿易區,所以這裏的一切都要單獨核算,這裏需要探索一條新道路。

朱棣對自由貿易區不能理解,然而卻並未阻攔朱高熾。

或許在他的理解中,區區一個濟州島完全不能成為大明帝國的威脅。

既然崇明島已經允許外國商船自由停靠,那麼再多個濟州島也無所謂,畢竟濟州島距離大明本土更遠。

四月三日,朱高熾終於為濟州島設計出一個初具雛形的行政體係,他與朝廷的現行製度是如此不同,以至於沒有任何科舉狀元能夠擔任這裏的知縣。

朱高熾隻能選擇紫荊關孤兒,他們中一個叫韓倫的年輕人頭腦聰明,做事靈活,而且忠誠可靠,他被任命為濟州島第一任知縣,濟州島的所有吏員全都需要考試才能上任。

同樣的,大多數也都是紫荊關遺孤。

朱高熾的方案得到朱棣的首肯,同時也得到朝臣們的反對,畢竟朝臣們更關注的是大地主階級同的利益,這點不會發生改變。

爭論四五天後,他們不得不同意這個意見。

因為沒人能夠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議,最合理的建議也不過是依照朝廷舊例行事。

但這與朱高熾的目標相差甚遠。

四月五日,朱高熾終於把梅娘叫來,同來的還有代王叔。

朱桂一直跟隨梅娘訓練,遊泳,學習航海知識,體能訓練,騎術、弓箭,學習物理知識、化學知識,以及野外生存。

幾個月過去,朱桂竟變得精幹不少。

見到朱高熾,朱桂搓搓手:“侄兒,這就要出發了麼?”

朱高熾點點頭:“船隻已經備好,共五艘船,其中一艘是補給船,可以裝很多貨物,另外幾艘都是工具,包括大明生產的一些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