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非常警惕,朱高熾說來說去,怎麼又繞回國內的土地上去了?

不過這個政策確實不錯,由官府擔保的交易,當然比官府並不承認的交易來得好,這也是人之常情。

因為通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假如你把土地偷偷賣掉,日後按照土地收稅,如果不在官府登記,官府當然不知道你賣掉土地,收稅還得去找你。

這誰能樂意?

所以這個法子對地主來說簡直就是釜底抽薪。

朱棣道:“你寫個條陳出來,朕先看看。”

朱高熾點頭:“爹,眼下當務之急還是先派人去東察合台汗國出使,甚至仿照中國與朝鮮的舊例,設置駐外使臣,常年從事外交工作。”

“哦,朝鮮那邊你準備好了?”

“是的。”

“好,朕先派人去東察合台汗國看看,那兒到底怎麼回事。”

東察合台汗國一直延續到乾隆時期的大小和卓叛亂,方才算徹底結束。

解決這個問題,有利於統一的實現。

九月,朱高熾在朱棣派出使臣後,終於有點扛不住,率先在山東等地銷售棉布。

山東的銷售由祝榮負責,但銷量最好的還是北平府。

北平府姚廣孝當然知道此事,祝榮派去自己最優秀的兒子祝星前往北平府負責此事,同時帶過去的還有朱高熾的意思。

祝星乘坐馬車低調抵達北平府,悄悄派人給姚廣孝的府上送拜帖。

夜裏,他乘坐馬車抵達姚廣孝的府上,同時帶過去的還有山東阿膠、各色特產。

姚廣孝年紀大了,今年已經七十多歲,身子也大不如前,顯得老態龍鍾。

祝星剛剛二十多歲,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不過這些年跟著父親曆練,身上的銳氣磨去不少。

“見過姚師。”

姚廣孝嗬嗬笑兩聲:“起,坐。這次你來大概意思我已明白,不過是銷售幾匹布而已,怎麼這麼興師動眾?”

祝星道:“大師,這可是能惹出滔天禍事的布。”

“區區幾匹布,怎麼能招惹出這麼大的事?”

“量大,價格便宜。一天可產兩萬匹,每匹比常規布匹寬一半,價格五錢。”

姚廣孝愕然,蹭地站起,他立刻就想到這麼多的布,會造成多麼大的動蕩,“怎地如此?”他的臉色立刻變得極為嚴肅。

祝星壓低聲音:“這也是為何我會來找大師,太子殿下親自吩咐。”

姚廣孝道:“太子還說什麼了?”

“太子殿下讓大師做好準備,防範北平府地區可能出現的動亂,同時,還需要特別注意針對布匹買賣生意人的安全。”

姚廣孝皺眉:“太子殿下既然已提前預知,為何又要執意出售?”

“殿下說,這是必經之路,大明帝國看起來蒸蒸日上,但這是因為剛剛立國,用不了幾十年,這種情況就會消失,陷入治亂循環,要想跳出循環,必要用非常之法。”

“這就是殿下的答案?”

“是的。殿下的答案就是布。”

姚廣孝想不明白朱高熾如何通過一匹布,從而將大明改造。

但其後數年去看,正是棉紡織業造就一個遠超大明的帝國,這個帝國橫跨亞歐大陸,支配著全球的資本流動,比真實的帝國更加令人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