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地主都把仇恨的目光投向棉紡織作坊,隻恨那是太子爺的產業,誰敢亂動,於是隻好讓他們的代理人哭訴,此事鬧上朝堂。

當棉布作坊的布出現在朝堂上時,朱高熾就知道,自己將要麵臨一場暴風雨。

一位老臣,當著朱棣的麵痛哭流涕,說活不下去了,山東士紳將要被逼死,其聲之慘,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朱高熾摸摸鼻子,媽的,該來的還是要來。

這還是好的。

更有吏部侍郎提出:“陛下,此事皆由棉紡機而起,臣建議暫停棉紡,給大家緩衝時間。”

朱棣看看朱高熾道:“熾兒,你怎麼說?”

朱高熾走出班,眾人一看這架勢就有點往後縮,這特麼是又開始噴人。

他拿起棉布,笑吟吟道:“諸位,你們可知這一匹布多少錢?”

沒人說話,朱高熾轉向夏原吉:“夏大人,您是戶部尚書,這種事您應該更加清楚,您知道嗎?”

夏原吉搖搖頭,主要是這玩意就沒賣到京師。

朱高熾舉起布,道:“在山東,這樣的布賣七錢,如果朝廷需要,孤可以做到四錢,或者三錢,今後兩年之內,一匹布可以做到一錢銀!”

朝堂嘩然,我去,這麼低的價格嗎?夏原吉的眼睛頓時亮了,相比以往,朝廷收上來的絹、帛,這些玩意除了賞賜大臣,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用。

就算做東西吧,用途又窄,除了做個扇麵,當個門簾,做衣服都沒法穿。

朱高熾環顧四周,道:“剛才劉侍郎建議停了棉紡廠。那我就說說,現在棉紡廠合計提供多少就業崗位,棉紡廠本廠職工合計兩萬餘人,臨時職工一萬餘人。

種植棉花的大約四萬餘人,合計七萬餘,乃至八萬。這還是直接參與生產的,另外,運輸、飲食、住宿、其他服務、理發、做工等間接影響的人數不下十萬。

北平府中專門從事棉布的商人大約有四千人,因棉布帶動的天津港碼頭大約有兩萬人,由此帶去的飲食住宿各項服務人員不下五萬。

草原上因此而帶動的人口,至少在三萬左右,北平府種植、生產、運輸棉花的人不下四萬。

唐山因為棉紡織工業而帶動的鋼鐵冶煉行業,大約兩萬人,挖煤工人約八萬人,由此帶動的服務、交通、運輸、設計等人員不下十萬人。

敢問這位侍郎,幾十萬人因此而受益,這些人怎麼辦?”

侍郎已經說不出話,渾身瑟瑟發抖。

朱高熾繼續道:“今年棉紡廠納稅接近一百萬,由此帶動各項產業,按照三十稅一的稅率,大約能帶動納稅不下兩百萬,這三百萬兩稅銀虧空,侍郎可有辦法拿出?

更不用說隱形的好處,山東之地種植棉花,可以緩解災情,促進山東地區的發展,各地道路的維修保養修造工作都已經提上日程。

朝鮮等地今年買走布匹約四十萬匹。”

。您提供大神書院大師兄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