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從朱高熾這裏又學到了無用的知識。

出門時他還在思索金銀與貨幣的關係,這有點違反常識,因為金銀在大明就是貨幣,但根本沒人想過,假如不用他們做貨幣,該用什麼?

金銀的金屬屬性自動被人忽略。

從金陵出發的使者,帶著龐大隊伍,合計共有四百餘人。

其中三百人都是護衛,正使乃是鄭和。

八月初離開金陵,至九月,已經抵達寧夏。

鄭和攜帶著朱高熾的書信,前去拜見黑的兒火者汗,也就是東察合台汗國的大汗。

今年黑的兒火者汗正在積極幫助帖木兒準備東征大明。

帖木兒在征服了中亞與西亞後,開始把目光瞄向東方,那裏曾經是他們先祖控製過的最富庶的國家。

黑的兒火者汗盡管名義上傾向於大明,但在實際的政治生活中,根本沒辦法撇開帖木兒帝國,帖木兒不僅僅是他的妹夫,同時也是一個巨大國家的統治者。

真心也好,實意也罷,他都必須要滿足帖木兒的要求,大明未必會打過來,但帖木兒一定會給他足夠的教訓。

朱高熾在使者隊伍出發前就已經知道這種情況,所以這次除了帶著足夠的禮物外,同時還帶著足夠的威懾,火炮三門,火槍三百杆,火藥四千斤。

這樣規模的火力,幾乎可以打一場滅國戰爭。

朱高熾也正是這麼交代鄭和的,“你身為大明人,行走在外,絕不能受任何委屈,你代表的是大明,我大明絕不害怕打仗。

這三百人都是精銳,有他們在,你能安全回來。”

朱棣當時也在旁邊,並未說話,證明已經認可朱高熾的說法。

九月他們抵達嘉峪關,這裏就是大明最後的疆界,嘉峪關守將鄭龍將他們送到嘉峪關口,道:“鄭公公,這裏就是大明最後的國境線,再往前就是亦力把裏,末將隻能送你到此。”

鄭和道:“有勞。”

“鄭公公請放心,一旦有任何變故,請快馬來報末將,末將必然傾城相救。”

“多謝鄭將軍!”

在大明軍隊的軍歌聲中鄭和踏上亦力把裏的領土,剛進去不久就遇到守軍,通報姓名後,守軍飛馬回報黑的兒火者汗。

但此地距離亦力把裏的京城,兩三千裏地,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抵達。

鄭和的隨從威武高大,而且眾多,身上都帶著明晃晃的刀劍,他們也不敢阻攔,隻得放行。

自進入亦力把裏之地後,天氣明顯變涼。

黃沙漫天,遮天蔽日。

鄭和卻十分堅定,按照朱高熾的說法,穿過亦力把裏,再走一兩千餘地,便能抵達天方。

那是鄭和心之所向,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去朝拜一次,這是每個綠教信徒的終身信念。

大漠行軍十分枯燥,但來自朱高熾軍校畢業的那些學生卻格外活躍,他們不斷在紙上寫、記,每到一處必然派出五十餘人前方探路,四處打探。

他們甚至還隨身攜帶著各種儀器,連鄭和都沒見過。

當初挑選護衛時,朱高熾特意把這些人塞進來,肯定不是讓他們當個花瓶,他們身上應該懷揣著某種目的。

亦力把裏對國家的管控實在不強,因為這就是一個以蒙古文明為主體的鬆散聯盟,所以不能像華夏那樣,一直派人跟隨,他們隻派少數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