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朱高熾的想法是盡量將這裏變成宗教混雜區域。

如果有可能,盡量排除一神教,如果沒有可能,那也不要變成一神教地區。

一神教對國家發展的阻礙是顯而易見的。

雙方會晤後,正式的工作也開始安排。

商人四處流竄,查訪這裏做生意的可能性。

他們深入基層,了解這裏的土地構成,尤其是當他們看到大片可耕種土地上養著草,心痛得滴血。

而當他們得知這裏的畜牧業還是靠著最原始的方式,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從京城裏來的胡廣親信,已經開始著手進行土地征收。

所有人都可以免費向他們學習牧草種植、青儲飼料的方法,但這種學習不是免費的,而是要用土地置換。

如果不願意置換,那麼開設的水泥、棉紡、毛紡、肥皂廠會將他們排除在外。

征收來的土地被他們緊急安排人清理,每日一結,工資三十文一天。

西域土地上多的是一無所有的牧奴,他們依靠給地主老爺放牧過活,僅僅隻是活著而已。

如今一天三十文的錢,讓他們立刻拋下這種生活,向大明靠攏。

開荒後就是種植牧草,牧草的種植更加方便,管理上也簡單,但卻是個龐大工程。

招工的消息猶如長了腿,很快在草原上傳開,許多原本靠放牧過日子的人,立刻放棄朝不保夕的生活,跟隨大明賺錢。

除此外,棉花種植也需大量人手,開荒、育苗、移栽,各種活計都需要人。

但目前更大頭的用工,是築城。

鄭和考察幾個地方後,最終選定一處地址,要建造一座真正的城市出來,這座城市是由內而外建設。

其實按照朱高熾的想法,再築城,可以把城牆給省略,但西域這塊土地上並不安穩,還得要城牆。

城牆采用磚包土的做法,外麵再用水泥夯實。

城內主要交通幹道全部鋪水泥,最低也需要兩縱兩橫四條主幹,整座城嚴格規劃,需要動用的人力很可能達到二十餘萬。

工錢旬日結算,也算是讓他們先安心。

除此外,水泥、磚窯廠全部啟動,距離城市大約四十裏的地方修建兩個碩大的磚窯、水泥工坊。

如此大張旗鼓,自然引起各方重視。

沙米查幹就沒少派人過來窺探,工地上這麼大規模,叫他們也摸不著頭腦。

龐大城市的建設需要極長時間,大明要花這麼長時間築城,究竟意欲何為?

但他很快就沒那個心思。

四月中旬,商隊抵達,幾百輛車浩浩蕩蕩,十分壯觀。

沙米查幹幾乎都快嚇傻,自唐末以來,這裏從來沒有那麼多商人同時抵達。

商隊也是兩千人的規模,一半運輸的是租金,另外一半運輸的則是北平、金陵等地生產的各種工業產品。

別失八裏城從來沒這麼熱鬧過。

亦力把裏各地民眾聽說這裏送來大批租金,還有各種商品出售,價格低廉,趕著牛羊騾馬就往別失八裏城湊。

鐵器、精鹽、棉布、肥皂、玻璃、瓷器……

幾乎應有盡有,尤其是鐵器,極受歡迎。

秦漢時匈奴的冶煉技術與中原相差不大,甚至還更精湛,但長達數千年不穩定的生活中,蒙古人已經把這門手藝丟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