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現在就嫌時間太少。
要做的事太多,恨不能一個人能掰成兩半用。
商稅一直都沒動過,主要是因為缺少契機。
但今年在西域建立棉花生產基地後,契機到了。
他就不相信,朝廷裏看著這些白花花的銀子流走而絲毫不動心。
商稅的事兒還沒眉目,小廝就跑過來稟告,說文字院的幾位大人有請。
朱高熾點頭,齊泰、練子寧、陳迪這些人離開文字院去了西域,目前文字院由黃子澄負責。
名義上是解縉。
朱高熾進門後,幾個重要人物都等著他,黃子澄手握一份書稿,激動道:“簡易字典編好了。”
朱高熾拿起書稿,翻著看看,還行,大部分都是用白話寫,少部分引經據典,不過總體上是為普通人寫就的字典。
“拚音標注得還行。”朱高熾點評。
“不過,我自己一個人看不完,需要召集一些人手來鑒定,你們不要著急,繼續編纂完整版字典。”
朱高熾把字典獻給朱棣,夜裏父子兩人共同翻著書稿,燈火跳動,房間裏很靜。
春天到了,江南草長鶯飛,開始有蟲子鳴叫。
朱高熾看了會兒,基本上這本字典達到當初要求,雖然還有些瑕疵,但都是可以接受的。
字典合計記錄字兩萬餘個,如果全部掌握,就基本掌握了漢語。
朱棣翻看後道:“這字典還是不錯。”
朱高熾放下書稿:“爹,明日可以請大儒來鑒定。字典編纂完成後,我們還可以編纂其他工具書,比如數學、工匠等等。”
朱棣道:“這書印刷起來價格很高,你準備怎麼辦?”
“高低不是問題,我也不指望這本書賺錢。
爹不妨想想,假如周邊的國家,比如朝鮮、倭國、安南都擁有這本字典,他們開始學習漢文,這帶來的影響是多麼巨大。
我們甚至可以把報紙賣到這些地方,暗戳戳暗示他們,挑動他們的情緒,比如朝鮮的文武兩班,讓他們政權變得不安穩。”
這些活都是撿cia的牙慧,隻不過這個時候恐怕沒幾個國家能扛得住。
當然朱高熾的本意並非如此,主要還是要推廣漢字,尤其是規範漢字,這才是最強的文化輸出。
該如何發行也是大問題,兩三萬個漢字,十分複雜,說文解字流傳那麼多年也隻有一萬餘字。
這就是煌煌巨著。
兩三萬字的大部頭丟出去,簡直就是深水炸彈。
除了大明,沒有任何國家有能力對自己的文化進行整理。
這就讓大明取得巨大優勢。
民族國家尚未形成,民族觀念也沒那麼深,比如荷蘭,商人貸款給法國打荷蘭,這種奇葩事在那個年代居然還習以為常。
朱棣道:“好,這部書一定要好好刻印,先來三千本吧。”
“三千?”
朱高熾搖頭,開什麼玩笑,三千夠個屁,“印十萬本吧。三千太少。”
“十萬?”朱棣蹭得站起,“虧你說得出口,這麼多得多少錢?”
朱高熾道:“錢不是問題。
再者說,十萬本啊,光是想想都激動。
這得多少紙?多少人就業?光是這些就能增加不少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