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人等許久,結果大家目光都轉向報紙上,對於衍聖公怎麼死的倒是沒人關注。
孔家煽動輿論許久毫無成果,孔公鑒真有些著急,他向著大伯抱怨。
“這朱高熾未免也太不把我們孔家放眼裏,再這麼下去,我孔家跟普通富商有什麼區別?”
大伯爺點點頭:“所以,我們也要辦報紙,不但要辦報紙,還得重新修訂儒家經典!”
孔公鑒大讚。
說幹就幹,孔家立刻派人去給京城送信,不計一切代價,一定要辦出份報紙來。
隻要有錢,速度還是很快。
孔家人在金陵城裏用計收購一家瀕臨破產的印刷店,招足人手,立刻開工。
不久後金陵城就冒出一本小冊子,小冊子上全都是講解儒家經典的文章,也仿著大明日報上的文風寫了幾本文人小說。
什麼是文人小說呢?
其實這種小說的視角一般都是大地主階級,才子佳人,才子很窮,佳人很美,趕考途中偶遇,互相傾慕之下,大家約定終身,考上狀元,結婚,過上幸福生活。
小冊子上的見解很高,很快這本小冊子就流傳甚廣。
裏麵有篇文章,從天命的角度來講地主階級為何要受到優待。
朱高熾得到這本小冊子時,看完差點笑起來,文章內容非常滑稽,但還是可以看出來,這是他們的反擊,他們想要繼續占領輿論高地。
不用說,這個肯定是孔家手筆。
朱高熾給朱棣寫封信,快馬送回,信中他說:“報紙日後肯定會出現很多,但一定要管理,不能放任自流。”
寫完就不管了,至於最後發展成什麼,就看天意。
朱高熾仔細翻看小冊子,發現幾處錯誤,而且有些錯誤很明顯,常識性的錯誤,讓人一眼就能看穿。
他將錯誤全部搜集起,大約有十幾處,然後全部寄給周星月,命他刊登下期報紙上。
當下期報紙發行後,很快就送到山東。
孔公鑒家裏也有訂閱這樣的報紙,當他看到那篇挑錯的文章時,不怒反喜,得意洋洋對大伯爺道:“你看,這是主動給我們名聲啊。”
大伯爺卻看得更深,大驚失色:“你說錯了,這不是給咱們名聲,而是想要咱們死,朱高熾根本不在乎咱們的報紙是否大賣!”
孔公鑒有點不敢相信:“那他這麼做是為什麼?怎麼就能叫我們死呢?”
大伯爺仰頭長歎:“一份錯漏百出的報紙,如果你是百姓,是選大明日報,還是咱們的小冊子?”
“當然是大明日報!”
說完孔公鑒也有點反應過來,報紙堆積如山,賣不出去隻能當草紙用。
大伯爺道:“得交代他們,把錯誤之處改過來,否則扣除全部薪俸!”
然後,孔家的報紙搞兩期,就有點扛不住,每份報紙賣五十文,已經比正常的報紙貴許多,但擋不住他們的報紙成本極高。
朱高熾的報紙雖然也虧本,但已經開始上廣告盈利。
可孔家的報紙一方麵發行量小,另外一方麵也拉不下臉,導致根本不可能依靠廣告盈利。
賣出去越多,虧得就越多。
孔公鑒隻能找大伯爺商量,這報紙虧錢這麼多,總得要想個辦法補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