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嚐嚐這最新的軍糧(1 / 2)

“你們是沒耽誤,但存在耽誤的可能性,行軍打仗本就差之毫厘謬以千裏,行差踏錯半步,可能就是一場大潰敗,有時甚至能影響一國運氣,哪裏能存在僥幸心理?”

朱勇不吭聲。

張玉罵道:“趕緊滾起來吃兔子,再給老子臉色,老子打斷你的腿,你爹聽了大概也隻能叫好!”

朱勇其實就是心頭氣不順,張玉說出理由,讓他舒服不少,借坡下驢,早就快被饞哭,抓起兔子就啃。

張玉道:“你們那幫子軍校畢業的人,個個都眼高於頂,今天打你,也算殺雞儆猴,以後尾巴都給老子收斂著點。”

張玉離開,朱勇忽然琢磨過味,自己難道是那隻雞嗎?

大軍開拔,不可能因為朱勇的傷就等著他,次日一大早出發,朱勇被幾個同袍抬著,這些還都是同學,一路上可沒少挨嘲諷,嘲諷多了他的臉皮就厚了,也不在乎。

一路光行軍就走了兩個多月,抵達銀川。

銀川在明代稱之為寧夏府,是大明九邊重鎮之一,此地有重軍,知府出城十裏迎接,雙方見過麵,張玉也就沒客氣:“宋知府,我等奉命而來,大軍也就不入城,在城外駐紮,軍需到了嗎?”

宋知府道:“早半個月已到,就等將軍。”

“好!”張玉極高興,轉身吩咐:“命大軍原地紮營,先在銀川休整三日,宋知府,本帥隨你入城,清點軍需。”

宋知府道:“將軍請。”

宋知府雖然也是進士出身,不過此時大明重文抑武的風氣還沒那麼嚴重,況且被丟到寧夏府做知府的人,不知兵實在說不過去。

所以兩人聊得很愉快。

抵近寧夏府城,張玉見此地屋舍儼然,川流不息,不禁咋舌:“這裏也這麼多人?”

宋知府拱拱手:“多虧太子殿下的青儲飼料法,否則此地哪裏有幾個人,大多數都是兵卒罷了。”

張玉忙道:“這是怎麼回事?”

寧夏府處九邊,軍事重鎮,之前他們跟蒙古人的關係很僵,對方多次南下襲擾,此地常年不歇,日日提防,自從青儲飼料法傳來,附近的蒙古牧民、漢人牧民全都轉為專門養羊。

尤其是此地又靠近瓦剌,附近許多蒙古部落都是瓦剌勢力,青儲飼料法一下將周邊許多部落都收了心。

此地互市重開,依照太子殿下的吩咐,鐵器之類也可以出口,十分火熱。

以前蒙古人之所以南下,就是因為他們手裏根本沒有東西換取生存物資,所以隻能搶掠。

但隻要是個正常人,就不會對這種生活方式報有什麼渴望。

搶掠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太大,也不是次次都能滿載而歸,指不定哪回人就沒了。

青儲飼料法推廣後,迅速在草原蔓延,隻要有條件全都種植苜蓿草,現在寧夏這邊居然出現了專門種植牧草的人,一畝地數萬斤。

尤其是黃河兩岸,除少數地區開辟為農田,不宜種糧之地全都開墾成草地,一樣能夠獲得不菲收入。

所以,漢人商賈來得多,這地方竟然慢慢變得繁榮。

再加上開中法,往此地運輸大量糧食,這裏儼然真的成為塞上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