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娘的婚禮命途多舛,原本計劃著十月結婚,可是,隨後便是天崩地裂的大事:朱棣駕崩。
遇上國喪,誰也沒辦法,婚禮隻能推遲,到明年才能結婚。
朱棣駕崩後第二日,朱高熾便登基為帝。
這些年他做好了完全的防備,漢王朱高煦分到澳大利亞,而趙王朱高燧則被弄到美洲。
所以這次登基大約是明朝最為平穩的登基。
兩位弟弟從外麵趕回來時,朱高熾已經登基兩個多月,一切塵埃落定。
國喪後,梅娘與吳老四舉行婚禮。
他們選擇在夏天結婚,據說有利於生男孩。
結婚之前,另外還有個驚喜等著他們。
梅娘被封為伏波候。
此乃千古未有之事。
朝堂上群臣因為此事吵得不可開交,禮部忙得要死,但這件事朱高熾是鐵了心,他在朝堂上當著群臣的麵,說道:“封梅娘為伏波侯,並非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為了嘉獎功臣。”
楊士奇道:“可是為何不封為誥命夫人?本朝從未有過女子為官的事兒,女子封公爵,將來如何繼承?”
朱高熾道:“以後都不會有繼承的事兒。本朝自此後的所有爵位,都不能繼承。”
楊士奇大吃一驚,忙道:“陛下可是要對官製改革?”
朱高熾點點頭。
群臣嘩然。
改革官製可是大事,近些年來朝廷增加不少官職。
比如嘉禾苑,原本不過是宮廷的一個管理部門,但朱高熾卻建議增加了糧農司,以前該司隸屬戶部,但朱高熾登基後,將糧農司提升為與六部同等地位的部門。
鐵路建立後,戶部又設立新的職事,即交通部。
但鐵路建設愈來愈多,部門職權越來越大,與戶部職能毫無交叉,這個部門早晚也得獨立。
朱高熾借著環球航行成功的威勢,進一步推動部門改革,首當其衝的便是內閣。
內閣的權柄在逐漸增加,這點是個人都明白。
朱棣後期,內閣已經脫離秘書處的功能,逐漸成長為真正的國家大事決策機構。
朱高熾的改革更進一步:明確職權,增加閣老數量。
閣老數量陡然增加至十五人。
當然這對文官來說是個好事。
經過持續二十餘年的改革,朱高熾將大明的官職徹底改了個底掉兒,早朝被取消,已經毫無用處了,大明建立了憲章,規定所有人都在法律之下,皇帝也不例外。
皇帝之下是內閣與五軍都督府,即一個民,一個軍。
內閣中首輔為抓總,其餘閣員各管一攤兒。
內閣之下便是中央各部門,分為農林、教育、交通、科技、經濟、殖民、建設,司法,等部門,分得非常詳細。
洪熙十四年,大明朝又迎來一場萬眾矚目的改革:雜色入流!
雜色入流將吏員納入國家供奉行列,所有的政府官員都由朝廷發放俸祿,吏員可以升遷,可以做官,而不再是涇渭分明。
這場改革可以說震動天下。
尤其是對士子的衝擊非常大。
以前士子出仕,隻有科舉一條路,但是如今卻有吏員一條,這是動了他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