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二 進 荊 州(1 / 2)

等虞翻走後,宇文楓將書傳便眾人,問道:“諸位意下如何?”

郭嘉說道:“主公,此必是孫策已經猜到我軍下一步的動向,倘若我軍占了荊州,則江東的對外之路全在我軍掌控之下,到時候他要向外擴張,必然要撕破臉皮。所以就先下手,從荊州分一杯羹。”

“是啊,孫策身邊必有高人指點,我們不可小視了。”魯肅說道:“不過主公,我軍其實可以考慮答應孫策的請求。”

“哦?此話怎講?”

“孫策的目標是荊南,我料他是想取下荊南後,進軍西蜀。以免得日後北上與我軍碰撞。如此一來,南郡就成為他必爭之地。隻要我軍搶先一步,取下南郡,以後就可以先進軍益州,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但是隻怕孫策的大軍先一步功下南郡啊。”

郭嘉說道:“子敬說的很有道理,但是要取南郡,就要先取江夏,黃祖的水軍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之後,對於江東來說,一定要先平定荊南,否則在取南郡時,背後必然要遭到荊南各郡的攻擊。孫策不會如此不智。這麼看來,江東所麵臨的形勢極為嚴峻。也難怪他要我們出兵。如果他在進攻的時候,劉表再派一枝人馬南下,屆時孫策麵臨數路人馬,肯定抵擋不住。他是希望我們拖住劉表南下的軍隊。”

宇文楓沉吟片刻:“那諸位的意思是我軍答應他的請求?”

“當然,其實對於我軍現在的狀況來說,聯合出兵亦是最佳的選擇。畢竟以我軍現在的實力要吃下整荊州是很困難的。況且我軍倘若單獨出兵,就要防備劉備和孫策兩家偷襲汝南或者壽春,現在同意出兵,孫策單方麵的壓力也大為緩解。我軍亦暫時不必考慮江東的攻勢。”郭嘉繼續分析著。

於是第二天,宇文楓請來虞翻,同意孫策請求出兵的要求,並派魯肅為使,同回吳郡,商議進兵大事。得到回報的孫策大喜,當即又給了汝南糧草十萬斛,黃金三千兩。江南物產豐富,這點東西孫策也沒放在眼裏,宇文楓自然也也不推辭。

建安2年,公元193年夏,右將軍,汝南太守宇文楓,討逆將軍,吳侯孫策,聯名上書朝廷,為了替孫堅報仇,兩軍向劉表宣戰,將聯合進攻荊州。

孫策大軍十萬人,兵出柴桑,以程普、黃蓋為先鋒,周瑜為水軍大都督,孫策自領中軍,過三江口,進攻江夏。黃祖早已得知孫策出兵的消息,水軍已經嚴陣以待。

同時,汝南宇文楓亦親領大軍五萬人,以趙雲、張繡為先鋒,自與典韋、甘寧、太史慈、徐晃為中軍,魯肅、程昱、劉曄為參謀,過魯山,先取宛城。留下張遼、張郃、張燕等人守汝南。這一次,宇文楓帶亦出了一千精甲鐵騎,隨軍聽用。

荊州劉表得到消息,登時亂了方寸,急忙召集手下商議對策。麵對兩家勢力的聯合進攻,劉表仿佛一下子老了許多,完全沒有了往日“八駿”之一的風采。他語氣頗為頹喪,說道:“諸位,如今江東、汝南大軍壓境,有何良策?”

蔡瑁似乎並不在乎兩家的大軍,說道:“姐夫,你不要擔心,孫堅都不是我們的對手,何況孫策孺子小兒,不過十萬人馬,黃祖水軍亦有七八萬,縱然不勝,守江夏應該沒有問題。再說汝南也就區區五萬人馬,我荊州自從與孫堅一戰後,這兩年大量征兵,現在九郡擁兵共近三十萬,良將無數,根本不必擔心。”

伊籍則顯得頗為擔心:“我軍久殊戰陣,日前我與大公子奉主公之命到江夏看水軍訓練,那簡直是兒戲,士兵極為懶散。江東、汝南兩家皆為百戰精銳之士,以我軍現在的狀況,人數再多恐怕也是沒有用的。必須加強士兵的訓練和嚴明軍紀。”

“伊伯機,你現在這樣擾亂軍心是什麼意思?姐夫,你放心,我親自帶人去宛城迎戰宇文楓,不取下他的人頭,我誓不回軍。”說著,自去校場點兵去了。張允等蔡瑁派係的人也跟著他去了。

劉表茫然地看著這一切,心中無限感慨,隻是歎氣,不知該如何是好。和兩年前的銳氣相比已是判若兩人。

卻說宇文楓大軍五萬進逼宛城,守將正是荊州這兩年新湧現出的大將文聘。麵對五萬大軍壓境,文聘心中也是駭然。他自知憑借宛城現有的兵力根本無法擊退汝南軍,隻好守在城內,嚴令各門不得出戰。等待援軍。

而宇文楓也是頗為鬱悶,從汝南進攻荊州有兩條路,一條就是現在攻擊宛城的線路,另一條則是過鵲尾坡,直接進攻新野。但是進攻新野之後接下來就將要麵對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拿下新野之後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樊城,另一個是直接攻擊襄陽。但是無論選擇哪一條路都將要渡過淯水或者是襄江,而且很有可能要麵對另一個城的軍隊的夾擊。對於水戰經曆幾乎為零的汝南軍來說,與荊州水軍在對方的家門口打水戰無疑是找死。所以最後隻剩下進攻宛城這一條路。而且必須突破宛城後,再打下樊城,才能麵對襄陽。這樣一來,汝南軍的壓力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