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眼見大勢已去,知道如果汝南沒有援軍來,隻怕今天這些人馬是要交代在這了。好在黃敘、劉磬等人此時應該也都算是安全了。自己也就沒有什麼牽掛的了。
卻說黃敘這一行數百人,得黃忠拖住文聘的騎兵隊,才一路平安的向安樂而來。說來也真的算黃敘,或者說是黃家兵團的人命好。此時,汝南還真有一支部隊在這附近。而領軍的大將正是曾經一招敗在黃忠手下的太史慈。
自從第二次荊州戰役後,宇文楓回到了汝南,汝南這些年在整個國家來說,其富裕程度是首屈一指,比起富庶的江南也毫不遜色。在收了淮南以後,更是得到了大片肥沃的土地。淮南曾經也是出現了人少地多的情況。隨著大批的流民進入汝南、淮南地區。開始時候的安置工作讓汝南的這些官員忙了個焦頭爛額。不過一旦穩定下來,就好處不斷了。先是糧食生產、機械製造這些問題全解決了。說白了就是有勞動力了。再者就是兵源,那麼多青壯年是主動要求加入汝南軍的。使得汝南軍的實力大增。現在這些新兵缺的就是實戰。
這次,太史慈帶了近萬新兵以及千餘汝南老兵,就在安樂不遠處練兵。要說安樂,是處於荊州和汝南的交界處,雙方幾次交鋒,安樂的百姓大都遷至汝南境內,城中十室九空。太史慈這次帶兵過來,就是想借用這個城來訓練一下士兵的攻城戰。
演習還沒有開始,一個士兵前來報告,說是有一隊人馬,見了汝南軍旗號,要來求見軍中大將,有萬分火急之事稟告。太史慈心中一凜,近來荊州動蕩不安,據說就連黃忠都反了,好像正向我們汝南而來,難道是又有什麼大事情發生了?
太史慈一見來人,就認出這是黃家兵團的打扮。幾個人滿是風塵之色,麵色憔悴,眼圈深陷,知道肯定是很久沒有睡好也沒有吃好了。當下命令士兵先弄點吃的來。那幾個士兵連忙說:“將軍,這些小事隨後再說。請將軍發兵,救我家大人和兵團的兄弟啊。”
太史慈見他說的如此著急,也是嚇了一跳,忙問道:“怎麼回事,別急,說清楚。”心中暗想,看他的說的語氣,總不至於是黃忠被荊州軍給捉了吧。
那個士兵說道:“小人是黃家兵團的一個校尉,我家大人自從長沙城被攻破之後,就一路北上,向汝南而來。路上遇到劉表的重重阻截,黃家兵團損失慘重。現在,我軍已經到了鵲尾坡,據說荊州文聘數千騎兵已經追來。我家大人命小的先來報信,請將軍速發援軍。啊,這是我家大人的書信。”說著,遞上了黃忠的手書。
書中寫道兩家交鋒之時多有得罪,也提到了誤傷太史慈。如今全軍來投,黃家隻有黃敘一子,希望宇文楓可以保全這點血脈。速速派兵來援,即使是黃忠戰死也無所謂。
太史慈看完信,他自然不是記仇之人,當初二人比較箭術,是自己技不如人,也怨不得黃忠。沉吟片刻,說道:“傳令全軍,準備出擊!”
“將軍,隻怕有詐!”帳下士兵勸道。
“黃漢升反出荊州,向我汝南而來,天下皆知。若主公在此,必然親身前往。我汝南萬餘精兵在此,若不救援,豈不被人笑話,日後我又怎麼麵對主公和黃家。”
說著,太史慈便讓幾個黃家士兵帶路,帶著千餘汝南老兵先行,大隊人馬隨後趕上。向鵲尾坡而來。半路上又遇到一支殘兵,正是黃敘和劉磬的人馬。黃敘見是太史慈,大喜過望,竟然哭了出來,說道:“請將軍速救我父親,他已經被文聘的騎兵包圍了。”
太史慈大驚,命人好生照顧黃敘等人,自領人馬火速而來。
很快,就看到前麵塵煙飛揚,遙遙望去,似乎有不少人馬,圍成數圈。圈中,太史慈運足眼力看去。隻有不到百人,正是黃家兵團打扮,中間一人,不是黃忠又是何人?太史慈心中稍定,總算是趕上了。黃金虎頭槍散發出陣陣金光,太史慈大吼一聲:“黃將軍休慌,太史慈來了。”
文聘此刻調息已畢,正在大舉進攻,要把黃家兵團這最後的數百人盡數解決。但是黃忠防守得當,和魏延互相照應,雖然圓陣岌岌可危,到也抵擋了荊州軍一撥又一撥攻勢,始終保住這最後的防線。文聘此時也後悔如果帶一些弓箭手來,隻要一輪齊射就可以幹掉大半。可惜現在這些騎兵衝鋒也就罷了,要說攻擊這種防禦陣形,還真是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