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大了,自然就會膨脹,孫策的手中又擁有傳國玉璽,所以自然需要他人的更多的肯定。因此多次向朝廷提出希望為大司馬,曹操知道孫策的勇武,甚至將曹仁之女許配孫策幼弟孫匡,兩家結親,但是對於孫策的官位要求卻一直不同意。孫策深恨之,常常有達許都的想法,要與曹操一較高下,但是這樣一來,包括要向外發展,就必須要通過宇文楓的淮南這道坎。兩家即使關係再好,宇文楓也絕對不可能同意孫策的大軍就這樣通過淮南的。
所以,孫策的勢力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宇文楓的限製。可是父親去世前一再要求孫策不得與宇文楓為敵,以孫策的為人和個性,自然不會忤逆父親的遺言。因此他就在一直尋找攻打荊州的機會,當然為父親報仇更是他最大的願望。然而,就在宇文楓攻打荊州的同時,他正要發兵(其實兩家也聯手過,隻是因為山越問題而擱淺了)。
江東吳郡太守許貢,暗遣使赴許都上書於曹操。其書曰:“孫策驍勇,與項籍相似。朝廷宜外示榮寵,召在京師;不可使居外鎮,以為後患。” 使者齎書渡江,被防江將士所獲,解赴孫策處。孫策觀書大怒,斬其使,遣人假意請許貢議事。許貢至,即命武士絞殺。
卻說宇文楓知道這件事情之後,知道大事不妙,這樣孫策必死於小人之手。他昔日與孫堅就頗有交情,又很欣賞孫策,實在是不希望一代豪傑就此隕落,於情於理,於是命人送了封書信給孫策,要其外出小心,以防不測。千萬不要單獨在外。孫策對於宇文楓的能力還是有些了解的,昔日反董同盟時,宇文楓就屢算屢中,因此對於這件事情也是比較重視,無論外出還是府中的防衛都加強了許多。
一日,孫策引軍會獵於丹徒之西山,為追逐一鹿,孫策縱馬上山,手下眾將和護衛不敢怠慢,緊緊跟隨。孫策馬快,一人在前,突然,隻見樹林之內有三個人持槍帶弓,孫策便問是何人,回答是韓當軍士,孫策當時就覺得奇怪,不由暗暗提防。他假意要走,果然,一人拈槍望孫策左腿便刺,孫策一聲冷笑,飛身後退,取佩劍砍去,劍刃忽墜,止存劍靶在手。孫策大驚,另一人拈弓搭箭射來,孫策急閃,一手抓住箭尾,取弓回射放箭之人,應弦麵倒。冷不防旁邊一人挺槍刺來,正中肩膀。這時候,孫策手下趕到,將三人砍為肉泥,再看孫策,肩膀血流不止,好在性命是保住了。
這下孫策手下眾人對宇文楓又是感激又是提防,如此的預測能力,實在是讓他們不寒而栗。但是孫策卻沒有這樣想,他反而是越發敬重這位“叔父”。
等到這件事情平息之後,宇文楓已經拿下了荊州。孫策不由大歎可惜。眾將士多次希望孫策不要顧及和宇文楓的關係,要與宇文楓一戰,擴充勢力,被孫策怒斥多次。
但是不久,朝廷的詔書到了,孫策為大司馬,周瑜為江夏太守。除了孫策外,江東嘩然。到不是因為孫策,而是周瑜的職務。江東諸人都明白這是曹操的詭計,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是轉念一想,如果借此機會,能夠打敗宇文楓,拿下荊州,那時候,江東必將實力大增,成為天下諸侯的翹楚。
以周瑜為首的江東諸將多次向孫策提出出兵,但是均被孫策駁回。可說的多了,孫策不禁也有自己的想法。畢竟周瑜是他的結拜兄弟,現在朝廷有了封賞,當然要為兄弟高興,可是現在江夏在自己的“叔父”手上,而自己又答應了父親不可對宇文楓翻臉,如果隻向宇文楓要江夏,是否可以呢?
數日後,江東使者薛綜來到襄陽,求見宇文楓。宇文楓自然知道薛綜的來意。召集所有下屬,命馬良前去迎接。薛綜見了宇文楓,說明來意,一方麵是向他拿下荊州,受封荊州牧表示祝賀,其次,也就是這次來的主要目的。
“大將軍,此次我家主公命我前來,還有一件小事情想問一問將軍。”
“哦?先生請直說。”宇文楓知道這就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