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聞言,頓時放下邵雍的策論道:
“卿何出此言?莫非你也有了未卜先知的本領不成?”
“官家,非也。那日小兒公著與我言說,共城邵雍曾約他在白礬樓宴飲。
席間言到此番殿試必然高中,故而臣方才敢斷言。”
“哦,想那邵雍遠在共城,又如何認得你家三公子?又如何篤定他必然高中呢?”
呂夷簡偷偷瞥了一眼仁宗微變的神色,躬身答道:
“據公著言說,乃是通過一位喚做譚巽的貢生引薦的。此人乃是小兒舊識,二人素來要好。
邵雍曾言,進京之後,洛懷川與他講過道官家頗為賞識他的才華,隻要他赴殿應考,必然高中無疑。
又擔心臣因洛懷澤之事挾私報複與他,在官家麵前說三道四。
故而宴請小兒從中斡旋一二,至少做到在官家麵前緘口不言。
官家您素知臣之秉性,何時似那範仲淹一般私下暗結朋黨了?又何時徇那私情了?”
呂夷簡一番話,看似在雲淡風輕的講述著過往,實則在想方設法將仁宗的火拱起來。
不論邵雍才華如何,倘若仁宗將其點為進士及第,那麼台諫必會具折上奏,譏其帶頭營私舞弊。
不獨如此,除指責邵雍曲意逢迎,刻意巴結朝廷重臣外,尚有私結朋黨之嫌疑。
若被朝臣得知,必會為此相互攻訐(jié),剛剛平靜的朝堂又會吵成一鍋粥。
仁宗在心裏權衡再三,最終還是決定將邵雍罷黜。
而益昜客棧這邊的邵雍自然不知曉到手的功名便這樣在呂夷簡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中,化為了烏有。
誌在必得的他看到自己名落孫山,當下承受不住打擊,很快便病倒了。
起初“馬虎眼”還著人三天兩日的過來探問一下。顯然並非為了關心,而是怕他死在店裏。
待見邵雍手裏已沒了銀兩支付店錢與飯食錢,索性撕破臉麵,不顧外麵風雪交加,與他的苦苦哀求,硬是將其拖了出去。
邵雍望著店外風饕肆虐,雙手抱肩,身子止不住地顫抖著。
旁邊幾位看不下去了,紛紛指責“馬虎眼”無良。豈料他瞪著一大一小的眼睛罵罵咧咧道:
“奶奶的,少在這裏講風涼話,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你瞧爺做事不順眼,先把他欠的銀子給還了。”
言罷,又將邵雍的包裹給扔到了雪地裏。
邵雍見狀,不由得悲從中來,欲待彎腰拾起,卻不想身子一栽楞,昏倒在地。
圍觀之人越聚越多,但皆怕惹禍上身,竟無一人出手相助。甚至連為他遮一把傘也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