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正與參知政事程琳談論當如何化解宰相呂夷簡與次相王曾之間的矛盾。
隻聞仁宗問程琳道:
“在四位參知政事中,你素來清明。看事物也較旁人透徹,最難得的是不偏倚任何一方。
這段時日,兩位宰相之間摩差不斷,竟相頻頻提出辭呈。朕便問王曾究竟為何?
不想其卻對朕言說呂夷簡招權市恩,曾私下收受知秦州王繼明之賄賂,這倒令朕為了難。”
“官家,這有何難?不妨將二人招來,當麵對質便是。
此事若不弄個水落石出,朝堂怕是要永無安穩之日了。”
仁宗聞他之言,皺皺眉頭道:
“若真如此行事,怕是會加深二人之間的怒氣。朕找你來,便是要你從中斡旋調停,讓他們重修舊好。”
程琳聞言,急忙擺手推辭:
“官家,臣惶恐,斷不敢擔此重任。
您也知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又豈是臣一句兩句化解得了的?
正當仁宗愁眉不展之時,張茂則進來稟告道:
“官家大喜,洛大人帶著太史炯一家還朝,正在殿外請求覲見。”
“哦,小師父回來了,快宣、快宣。”
洛懷川聞聽宣召,又囑咐了幾人一番,這才邁著大步走在前麵。
顧氏已換成六品安人的鳳冠霞帔,太史丹與鶯哥郡主皆身著宋服。
“官家,我幸不辱使命,將兩位神射手皆帶了回來。
同來的還有太史丹之妻,遼皇帝耶律宗真胞妹兼外甥女,安國郡主蕭鶯哥,及他們的一雙兒女。”
言罷,又吩咐眾人與仁宗見禮。
仁宗聞言,適才的不快頓時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滿麵浮現出一抹喜色道:
“自你們去後,朕日日掛懷。如今見爾等平安還朝,心裏總算落了底。
朕之前曾許太史炯,道其隻要攜子歸宋,軍中必有其位。
朕便賞太史丹與其父一樣,入騎禦馬直,同為散直。待有軍功,再行提拔。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太史炯聞言,想著自己為尋娘子四海漂泊近二十年,雖懷揣報國之誌,卻苦無機緣。
如今父子二人俱投在軍中成了武官,便足以彌補先祖太史慈臨終之遺憾了。
想到此處,急忙拉著兒子雙雙跪倒:
“多謝官家厚愛,我父子二人即便肝腦塗地,也要報答您的知遇之恩。”
太史丹也朗聲言道:
“從今往後,太史丹生為大宋人,死為大宋鬼,定不負聖恩。”
仁宗見狀,甚為感動,擺擺手,又繼續言道:
“二位皆是人中之傑,有你們拱衛京師安全,朕這睡覺都覺得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