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懷月也隨聲附和道:“對呀,無擇哥哥所言極是。
然問題是官家吃遍天下珍饈美味,要如何做,方能一舉攻下聖心呢?”
洛懷川見二人與自己心有靈犀,自然十分欣慰地讚道:
“無擇哥哥果真思維敏捷,堂姐之擔憂也在情理之中。
自打昨日我知曉其他酒樓仿製了白礬樓的菜品後,愁得是一夜無眠。
鬱悶之間,便想在菜肴的製作上下些功夫。
自然便想到了《論語??鄉黨》中的那一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之言來。
又想到了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路過山東之時,特意前往闕裏孔廟祭祀孔子。開孔廟由家廟向國廟轉變之始。
諸侯卿相更受大儒董仲舒‘罷黜諸家,獨尊儒術’之思想熏陶,從政前,常先謁孔廟。
漢元帝時,對儒術之渴求愈加強烈,對孔子後人亦越發尊崇。
曾征召孔子第十二世孫孔霸為帝師,賜食邑八百戶,並以皇帝之名義奉祀孔子。
餘外,曆代文人騷客、袞袞諸公,甚至州縣官員經常吃住在孔家。
如此一來,便將各地精美的烹飪之法留在了孔府。這無疑給予了我莫大的靈感。
我們何不親自去仙源縣拜訪一番,將珍饈美味收集整理起來,為官家備一桌饕餮盛宴。
便定於陰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之時,權當做官家蒞臨白礬樓祭祀孔先聖了。”
其實洛懷川知道孔府菜為現代八大菜係之魯菜,為乾隆皇帝禦定之官府菜。
宴席遵照君臣父子之等級而有不同規格。但最初開府建菜,還是仁宗的功勞。
孫無擇與懷月無不為洛懷川的主意感到震驚。同時也十分認可,不過孫無擇還是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
“川子,如你所言,孔府菜乃孔先聖後輩子孫曆代嘔心瀝血之作。
用來迎接天子,招待各級官員及四方大儒,如何肯輕易外傳?”
“嗯,這倒是個難題,不過也並非無有辦法,看來需要勞煩我範老哥修書一封了。”
“你說的範老哥可是來過白礬樓的那位範仲淹範大人麼?
但不知他與孔府之間有甚關聯?不妨說來聽聽。”
洛懷川許是坐的久了,站起身,一邊踱步,一邊道:
“範老哥曾與我講過,明道二年((1033年)),孔子第45世孫孔道輔被官家召為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
恰逢彼時郭皇後與楊、尚二位美人爭寵而誤傷官家。
宰相呂夷簡因與郭氏素有嫌隙,遂協同內侍閻文應、範諷等人,力主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