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頭還未磕完,又聞仁宗道:
“不獨如此,朕還要賜你進士出身,授秘書省正字職務,與右羽林軍大將軍、宜州刺史宗實做個伴讀吧。”
未料仁宗話音剛落,呂夷簡便奏道:
“官家不可,僅憑吳雲虎一篇論,便許進士出身,授秘書省正字職務,未免過於輕率。”
言罷,又朝宋綬使了一個眼色。
宋綬會意,隨聲附和道:
“是呀,官家,適才您是未見著吳雲虎與臣爭執的場麵,簡直目無尊長。
似這等頑劣之子一旦長成,那還約束得了。”
此時的仁宗心裏這個氣呀,尋思著“這還沒完了,我看你王曾如何說。”。
遂瞥了瞥一言不發的王曾問道:“不知王卿對此有何疑義?”
王曾正在心裏盤算著當如何駁斥呂夷簡的建議,不想正被仁宗問道,遂答道:
“蔡伯希三歲便被先皇賜予進士出身,授秘書省正字職務,陪當時還是東宮太子的官家讀書。
也不過是因為其誦先皇禦製詩時,顯出了靈動可愛的一麵,為此,先皇還當場賜詩一首。”
言罷,望向了蔡齊。
蔡齊自是明白他的用意,不過見仁宗麵現不悅之色,遂沉思半晌,方近前道:
“臣猶記得前兩後兩句分別是:
七閩山水多靈秀,
三歲奇童出盛時。
更勵孜孜圖進益,
青雲萬裏有前期。
既然先皇賜得,官家如何便賜不得?
臣曾細細閱讀過吳雲虎這篇論,內裏引用了一則《論語??為政》裏的對話:
說的是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行,則勸。’
臣便想就一這段對話,考問一下吳雲虎。是否隻知其言,而不解其意。
如此,便可知其是否擔得起官家的恩賜了。”
仁宗點點頭,以示認同。隨之便望向虎子。
正這時,參知政事程琳急匆匆走了進來,見正副宰相與蔡齊、宋綬皆在,先是一愣神,隨即向仁宗躬身施禮道:
“官家,臣聞此屆童子試有幾個州府舉薦來的神童,便有心見識一下諸位的風采。
誰知卻發現兩位主考大人押著一位喚做齊虎子的童子來了這裏,便也跟過來看看究竟發生了何事。”
仁宗正為雙方的各不相讓懊惱呢,見了程琳,可算鬆了口氣。
程琳曆來行事不偏不倚,也不依附任何一方。
遂言道:“還不是因為眼前這位吳雲虎,哦,是我為其新的名字,引起的又一次口舌之辯。
你來了正好,且聽聽,其是否值得朕賜進士出身,授秘書省正字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