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回 結善緣李道長贈丹 閱書信…(1 / 2)

一旁的司馬光聞到此處,頓覺有所感悟道:

“《易??說卦》曰:“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是否可以理解逆修之道源於《易》理呢?”

李植微微頷首道:

“然也,不過其理雖源於此,其意卻非此。心生於性,意出於心,情由意轉,妄由情執,此為順。

若能息妄還情,歸情為意,攝意安心,則心始住於性也。此為逆。這一順一逆,無非要我等反觀內求罷了。”

司馬光聞言,腦海中靈光一閃道:

“竊以為《老子》之“‘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想必是對道長之言最好的注解了。”

“魂魄相對而言,魂屬陽,魄屬陰,故魂主動,魄主靜。若魂與魄不能相合為一,則意念紛擾,不能保持一心不亂,安住於當下。

此時唯有反觀內省之功,方可達到如嬰兒般天真活潑,柔順自然之境。”

齊希廉被三人的談話弄得頭大,遂果斷插言道:

“李道長,聞說你們道家人人會練金丹,你身上可有此物?可否拿出來讓我等開開眼界。”

李植望著他天真期盼的眼神,不禁微微一笑道:

“金丹以鉛汞為原料燒煉而成,服用得宜,可使人身心不朽,謂之外養之功,不過道家主張內外兼修。

我這裏剛好隨身帶有幾粒,既然汝等與貧道有緣,索性一人分上一粒。若於性命緊要時服下,可有起死回生之妙用。”

言罷,摘下腰間葫蘆,與張茂則、洛懷川、司馬光、胡四海、謝三、韓絳、齊希廉每人一粒。

白老伯見每人得了金丹,如同捧著寶貝一般,不免哈哈大笑,打趣道:

“師兄平日裏以吝嗇聞名,今日竟如何這般大方了?”

李植白了他一眼:

“他們救了忻州無數百姓,這幾粒金丹權作代天答謝了。”

洛懷川聞言道:

“道長,此番賑災所用銀兩皆乃出自白礬樓,故這粒金丹我斷不能受。”

殊料白老伯拿起金丹,放入他的手中:

“懷川,何故還分得如此清楚?珍珠母子能得你這樣一位好兄弟守護,為父已別無所求。如今世上再無白老伯此人,也無你的義父,唯有白雲道人。”

李植微微頷首,以示讚同。正欲起身離開,似乎想起了什麼,與洛懷川尋了紙筆,唰唰點點,寫了一封書信。

又將頭上插著的道簪取下,一折兩段,放入信囊中,遞與張茂則道:

“煩勞張大人將此書信麵呈官家,他必不會降罪於你。如今飯食已用,我與師弟便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