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幾個聞聽,頓時樂開了花,無不感念洛懷川的恩德。胡四海自然也未推脫,終於不用朝不保夕的過日子了。
其實洛懷川之所以這樣安排,乃是另有深意。但就目前看,他有責任化護佑大哥的兒子洛壁珍及太史丹之子太史淵的安全。
從長遠的打算看,他所知道的宋夏戰爭會在十個月後徹底爆發,他想利用這段時間與邵雍遊曆名山大川,以增長見聞。
這期間,整個洛宅隻剩下老的老,少的少,這讓他如何放得下心呢?若是有了胡四海哥幾個看家護院,他便可以與邵雍遠行了。
然而事態的發展,卻遠非他想象中的那般美好。不但之前丟失的孩童未尋到,接下來的幾日,陸續又有七八名嬰孩失蹤了。
望著堆滿了案幾的卷宗,胥偃派出大量人手晝夜巡視,卻連個妖精的影子也未見到,直急得他是六神無主。
更別提重審洛懷澤的案子了。
而胥偃是知道十年前那起席帽精案皆在於有些人以訛傳訛,方使不明真相的百姓受了蒙蔽。
遂百般安撫,並拍著胸脯保證,十日內必與民眾一個交代。誰曾想,天不遂人願,事情卻越演越遭。
朝廷幾位大員的兒孫也相繼失蹤了,這對於開封府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百姓們再也不願相信官府的保證了,有錢、有去處的主,則紛紛抱著孩子離開了汴京誠,躲到了相對安全的地方。
那些跑不了的,除了在街道上敲鑼打鼓地高聲吆喝,還五戶、十戶的聯合起來,挑選精壯男丁,晝夜輪守。
這一通鬧騰下來,搞得整個汴京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原本繁華的坊市不再摩肩接踵,原本賓客盈門的酒樓門前,不再車水馬龍。
那幾個丟了孫子與外孫的大臣,索性日日坐到開封府裏,逼著胥偃盡快破案。實在見他無有方寸,幹脆來尋仁宗討個說法。
仁宗這節日也被宮外的聲音攪得寢食難安,問了張茂則,他卻不敢如實相告。因他深知仁宗最忌諱鬼神之說。
問了曹皇後,她本人更是無神論者。直到那幾個老臣聯合來逼宮,仁宗方覺事情非同小可。
因由於以右司諫韓琦為首的言官不斷上折彈劾中書,三月初一,仁宗不得已剛罷去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四人之執政職務。
遂急招新拜的任的昭文館大學士張士遜,次相章得象,參知政事程琳及胥偃同來議事。
因張士遜曾為仁宗老師,顧深得其敬重,三人又同時經曆過真宗朝的帽妖案,故仁宗問道:
“如今汴京誠內流言四起,各位卿家想必已然知曉。但不知對此有何看法?不妨直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