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正納悶之際,一位清秀的少年正好推門而出。見門外有三人在徘徊不定,遂問道:
“不知三位這麼早到此地來可是有何貴幹?”
“哦,這位小兄弟,我家先生乃‘和靖先生’故友,特來祭拜於他。”
魏勝搶先答道。
那人聞言,一麵往院內讓著三人,一麵打量著邵雍道:
“這位先生看著麵善,仿佛在哪裏見過似的。”
邵雍也覺得眼前這位少年似曾相識,盯了半晌,猛地以手加額道:
“你是梅生賢弟,先生身邊那個奉茶的童子。我是邵哥哥呀,共城邵雍。”
“哎呀,還真是哥哥,那時你來拜見先生,我還是個孩童呢。”
梅生見來了舊識,越發熱情起來。
“梅生,先生的草廬緣何不見了?”
“哦,自你離開之後,丞相王隨、杭州郡守薛映二位大人均敬先生為人,故常棹舟前來與之唱和。
有些時候未得盡興,索性留宿孤山。因嫌草廬擁擠,故而出俸銀為先生重建了新宅。”
邵雍聞言,複又問道:
“那先生如今葬於何處?賢弟不妨先引我前去祭拜一番,你我再敘舊情不遲。”
梅生正為三人準備瓜果點心,聞他心誠,遂起身道:
“哥哥請隨我來,先生生前便於草廬旁為自己建了一座墓。如今便在宅子後麵。”
言罷,轉身出了院子,來到後側。果見一墓,碑文上刻著一首詩。
湖上青山對結廬,
墳前修竹亦蕭疏。
茂陵他日求遺稿,
猶喜曾無封禪書。
邵雍一見,當下十分詫異,遂問道:
“據我所知,先生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我曾問過他緣何不錄之以示後世,先生卻道其一生隱跡林壑,不欲以詩文名於世。但不知這一首又從何處得來?”
梅生一麵與魏勝擺放祭品,一麵回道:
“哥哥有所不知,先生之詩澄澈淡遠,又多奇句。故而早被有心人竊記了去,方得有如今的三百餘首流傳於世。不過這首詩確是小弟所存。”
邵雍聞言,躬身施禮,對著墓碑恭敬地拜了又拜。
一抬頭,卻見洛懷川麵色十分凝重,似乎有心事一般。遂問道:
“懷川,你兀自對著先生的墓碑發呆,可是這首詩有何不妥之處麼?”
洛懷川正在腦海中回憶著那本《大宋寶典》裏記載的資料。
說的是宋高宗時,金完顏宗弼揮軍南下,宋朝廷被迫退至臨安府後,高宗曾下令將孤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盡皆遷出,大肆修建皇家寺廟。
唯獨留下林逋的墳墓,然恰也因此,導致其身後魂魄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