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蝗神?雞神?鴨神?(1 / 2)

蝗蟲,在現代俗稱為螞蚱,是一種農業害蟲。

現代人看到蝗蟲,基本以打蝗蟲藥、撲殺為主。這種處理蝗蟲的方式,在現代人眼裏看起來理所應當。

但在如今的大唐,這種方法卻是行不通!

原來,自漢朝時期以來,受董仲舒“天人感應”的影響,人們認為上天有蝗神存在。

發生蝗災,是因為皇帝做錯了事情,蝗神對民間百姓實施懲罰。

如果這時候捕殺蝗蟲,會激怒蝗神,導致更加嚴厲的懲罰。

所以,每當蝗災發生後,曆代皇帝都會主動下罪己詔,承認施政錯誤,請求蝗神原諒。

民間百姓則架起祭壇,焚香禱告,希望蝗神保佑自己,祈求蝗蟲遠離莊稼!

但很顯然,以上的方法並沒什麼卵用。

這蝗蟲該來還是會來,糧食莊稼照吃不誤。

這說到底,還是古代的人思想太過迷信導致的。

“回皇後娘娘,小子覺得要減輕此次蝗災爆發帶來的危害,這以下兩點是我們目前唯一可以做到的。

第一,大量栽種番薯!

第二,大量養殖雞鴨!”

秦懷道徐徐說道。

啥玩意?種番薯,養雞鴨?眾人聞言,都滿臉懵逼。

這爆發蝗災怎麼又跟種番薯扯上關係了呢?而且種番薯就算了,畢竟它是一種農作物。

可這養雞鴨怎麼聽著就這麼不靠譜呢?

要知道養大量的雞鴨,可是很費糧食的。如今大唐最缺的就是糧食,百姓連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飽,又哪來的糧食養雞鴨?

秦懷道看著眾人那疑惑不解的模樣,心裏不由一歎。這古人的智慧,肯定是不容置疑的,比自己聰明的大有人在。

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們為什麼會想不到?那是因為古人思想的局限性,這個社會封建迷信的思想禁錮了他們的思維方式。

“這番薯耐旱,而且它的果實埋在地下,就算蝗蟲來襲,吃光了上麵的滕葉,對地下果實的影響並不大!

而我們的粟和小麥不同,它們長出的糧食都暴露在外麵,如果蝗蟲來襲,幾乎顆粒無收!”秦懷道解釋道。

李二夫婦聞言,眼睛一亮。對呀這番薯可是長在地下的,就算爆發蝗災,對它們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大不了就吃光葉子而已,地下的果實還是可以挖出來的!

而其他人聞言卻是滿臉疑惑,畢竟他們現在還不知道番薯是何物?

李二見眾人疑惑不解的模樣,便把番薯這種高產量的農作物,向大家詳細的說了一遍。

“陛下,這番薯產量竟然如此之高!真乃我大唐祥瑞啊!如果把這番薯推廣到全國栽種,那我大唐百姓以後再也不用餓肚子了!”袁天罡聞言,滿臉喜色的對李二說道。

眾人也是連聲附和,這番薯產量如此之高,簡直不可思議啊!也不知道這秦小公爺從哪弄來如此高產農作物?!

李二見眾人如此誇讚番薯,也是與與榮焉。畢竟他乃大唐天子,番薯這種天降祥瑞,如果推廣全國,百姓們都安居樂業。

那他大唐江山豈不是固若金湯?!縱觀曆朝曆代,跟隨造反的百姓無一不是食不果腹,如果百姓們都能吃飽穿暖,誰還會冒著這種殺頭的風險造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