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境界(1 / 2)

銜蟬居內室中,李夜清已在白先生的護法下徹底煉化地精剩餘的靈氣。

隨後李夜清走到書案旁盤膝坐下,白先生也一躍而下,伏在書案呈列長明燈的一角。

見李君要捉筆行文,文房四妖立馬替李夜清研磨陳墨。

李夜清從書案底下抽出一張素宣紙造的厚厚冊子,冊子上的題名為《玄都雜錄》。

鎮紙妖屈知章一蹦一跳地壓在冊子的一角。

李夜清握住筆妖昌化,略微思考片刻,將玉京城外嫁衣女別遠征將軍的異聞記錄在冊子中。

隨著最後一筆落下,文房四妖都氤氳在墨香之中,妖氣也濃厚了幾分。

而那疊征袍也隨之沒入了冊子中,浮現在異聞故事的最後一頁上。

李夜清鬆開手,筆妖昌化就自動跳進了墨洗的原身洗墨筒中,開始清洗毫毛上的濃墨。

“等找齊剩下六件精物,徹底打造長生橋,我便能入知境了。”

天下修行法門各有不同,境界卻共分四等,儒道二門是謂知境,入境,化境和道境,不論劍修或是祭煉符籙的修士,都按照此法循序漸進。

但佛門和武夫卻有另一套境界說辭,名曰苦集滅道,對應了知苦,斷集,慕滅和修道,武者一途則曰後天,先天,山巔和神變,也是四境。

李夜清修行今日不過剛踏入知境的門檻,由此可見這世間的修行者皆鳳毛麟角,難尋其一。

“我還是那句話,修行急切不得,”白先生擺了擺尾巴,將吸收完墨香後有些困倦的筆妖昌化撥到了一邊,“悠雪湖的案子你怎麼看?”

聞言,李夜清摩挲著玉扳指,思慮片刻。

“大玄境內七十二山水正神,錦元坊雖不在天子腳下,卻也是離廟堂極近,總領那方河川的正神似乎是寶無全。”

白先生站起身來,在書案上踱步兩圈,同時問道:“聖人即將返京,這玉京卻妖邪作祟,大小事不斷,其中關係你可曾再思量思量?”

“工部尚書是正二品官員,按理說應當受大玄正神護佑,他的子嗣卻在悠雪湖失蹤,怕是有人有意而為之,”李夜清等待冊子上的墨跡晾幹後,將這本雜錄合上,小心地放回書案下,“加上那青丘白狐的說辭,我覺得廟堂之上,聖人身側恐怕有人懷著不臣之心。”

“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覬覦上位之人,誰都想知道山巔的風景,隻是這些人大多結局不會太好,你能看到這一層也就應該明白接下來要如何行事,不要忘了你業師在當年遠遊桃止山後贈予你的明哲保身之法。”

說完這句話後,白先生就跳下了書案,徑直踱向了耳房。

李夜清將已經昏昏欲睡的文房四妖都放回了原位,自言道:“存身之道在於敗絮其外,金玉其中,謹記在心。”

等精怪們都睡去,白先生也離開了之後,居室中又恢複了一片清靜,李夜清側耳聽見灶房裏塗山雪和桃夭夭熱切的聊天聲,他不禁莞爾一笑。

這時,檀木窗外傳來了秋雨落地的滴答聲。

李夜清站起身來,走到窗旁向外望去,秦淮河上依舊彩燈碧雲,玉京夜市的熱潮並未因這場細雨而冷卻。

……

細雨落了一夜,直至第二日辰時還不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