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宮(1 / 2)

希夷山位於大玄京畿道以西百餘裏,山上人皆視其為北冥之下的第一福地。

而希夷山中所用以祀神的洞天紫霄宮更是被稱為天神道場,比起青雀山的北鬥殿更甚。

現任希夷山的掌教真人為張茯苓,輩分乃是前任掌教的師侄,麟功七年受前掌教禪位,而黃廣孝口中的老掌教,應當就是希夷山的前任掌教真人。

李夜清側目看向黃廣孝,詢問道。

“希夷山的掌教?難道是張真人嗎。”

但黃廣孝卻微微搖了搖頭。

“張茯苓身為當今掌教,需坐鎮希夷山天神道場,又哪裏能偷得閑暇去雲遊四方,贈出神仙書的,應是那位前掌教陳煥枝。”

一向對山上道門自認為極其熟絡的李夜清,聽起這個名字卻有些陌生,不禁自嘲道。

“陳煥枝?這我卻是孤陋寡聞了。”

黃廣孝撚須微笑,向李夜清敘說起這位希夷山的前任掌教。

“這位老掌教執掌希夷山門時就常常棄天神道場不顧,留下一則紙道人充門麵,自己去了別方遠遊,而他遠遊時經常變換模樣年歲,隱瞞姓名,在京畿道時為少年道童,去了北涼道或許就成了挑擔貨郎,加上他不好出名,希夷山也鮮少與大玄朝堂以及其他道門往來,因此玄禎你不知道其姓名,那也是情理之中。”

說到這裏,黃廣孝斂目沉思,思緒又飄回了許多年前,喃喃道。

“麟功元年時,聖人為了履行宗廟祖訓,絕不與妖魔並存,故而西逐大玄境內妖魔,其中四大山門中希夷山和浮玉山便與廟堂同行,而當時執掌希夷山門的就是這位陳掌教,他當年可是違了希夷山戒律才得以下山。”

提起了希夷山的戒律,李夜清回說道。

“這個我倒是知曉,希夷山為天神道場,直係於泰山府君,講究大道自然,不論妖魔還是凡人,都是天地間的生靈,希夷山的門人向來不會插手俗世中的紛爭。”

黃廣孝歎了口氣道。

“這便是你爺爺麟功聖人所憂慮的地方了,山門僧道向來不與妖魔爭鬥,這世間的太平大多還是諸國的廟堂百姓所打下來的,可現在大玄廟堂也隻能算作與這些道門聖地分庭抗禮,這天下卻還是僧道兩教的天下。”

見自己說的有些遠了,黃廣孝便別開了話題,對李夜清說道。

“不說這些了,玄禎你不去書閣看看那蠹魚麼?我也該坐禪了。”

聞言,李夜清微微頷首,起身向黃廣孝叉手行了一禮。

“師傅,那我便先去了。”

臨走前,黃廣孝又囑托了一句道。

“嗯,記得保管好那筆匣裏的墨神。”

———————————————

玉京。

昨日李鎮乘坐著乘雲驥所拉車駕,在金吾衛與真武營的護送下從玉京城東側的延興門進了城,隨行的有鎮國公徐達和監天司的大星官顏觀玄。

為了不驚動坊間百姓,李鎮特意從芙蓉園處繞了一遭,沿著僻靜坊道進入宮城。

鐺、鐺、鐺。

此時正值午正,玉京城中譙樓裏的夔牛鼓聲響徹天邊,綿延數裏才漸漸止住。

李鎮未曾著龍爪繡袍,隻是穿著金襟領口的袖衣,而外頭罩著一件青黑色的鹿裘。

他踏過丹朱門下,抬頭看向殿脊的飛簷翹角,雕甍畫棟,青日在鐫刻文采的殿瓦上折射出斑斕的光暈,腳下的青磚禦道也是光可鑒人。

可想起隴西與北涼二道的災害,以及北荒域外妖族的虎視眈眈,還有那二十年後或不可逆的桃止山大劫,李鎮心中就好似被壓的有些喘不過氣,連這極盡能工巧匠之妙的殿亭都有如鏡花水月的泡影一般。

李鎮吐出胸中的沉悶之氣,闊步走進坤寧宮殿內。

在經過繪有彩畫丹青的回廊時,李鎮示意立在兩側的寺人噤聲,而他自己也放輕了腳步,緩緩踱至屏風旁。

隻見晉王李雉正伏在案上沉沉睡去,身旁堆滿了厚厚的各道州郡上報廟堂的奏折。

饒是殿內的梁柱內都貼有供暖的炭符,可案上硯台裏的殘墨仍是幹涸了,一旁的暖爐也熄了炭火,可見李雉已經批閱了一夜的奏折,而早間的晨會他也不曾缺席。

此時李雉雖然睡的昏沉,可聽見了李鎮走進的腳步聲,還是抬起了頭,看見來者是李鎮後慌忙起身,叉手行禮道。

“兒臣見過聖人。”

“嗯。”

李鎮微微頷首,示意李雉坐回原位,而後拿起案上筆海旁批閱完的奏折,逐一翻閱。

見李鎮正在翻閱自己所批的折子,雖然都是些不要緊的道州雜務,可他還是緊張的在手心裏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