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君(1 / 2)

青雀山位於江南道與隴西道的交界處,仙山綿延百裏,規格絲毫不下於浮玉山,僅比那獨占神道的希夷山遜色一籌。

今日是霜雪月的最後一天,而明天就是聖人攜文武百官來青雀山中大行祭祀人祖的吉日,因此青雀山中上上下下都忙的不可開交。

重疊的道宮朱牆間,除了身穿青衣道袍的青雀山弟子以外,還多出了許多廟堂中人的身影,提前來這裏準備祭祀大典的廟堂官員多是來自鴻臚寺和禮部。

晉王李雉站在青雀山的山門前,身旁僅有兩位貼身的輕甲都護隨行。

他的目光越過青雀山山門,山門後方就是綿延交錯,層層遞進向上的青雀山道宮,青雀山的建築風格與浮玉山多有不同。

浮玉山的道宮多是琉璃翠瓦和白牆漆底,而青雀山則是朱牆掩映,廊簷交錯,少了些草木鳥獸的靈動,多了些道門獨有的幽深肅穆。

浮玉山中有一座奇觀大青蓮,而青雀山中也有一座獨樹一幟的劍閣。

李雉站在山門外,沿著層疊的道宮向上看便能瞧見那半隱於山霧之中的劍閣,雖名為劍閣,但據說其中隻有一柄劍,就是那人祖時期流傳下來的名劍攬雀尾,可是曆來見過攬雀尾真容的人少之又少,故而以訛傳訛,還有人說那形似長劍的劍閣其實本身就是名劍攬雀尾。

站在山門外躊躇了許久,李雉始終都沒能邁出那一步。

他望著眼前的青雀山,心底裏沒來由的想起那道法高深,但對於世間俗世一竅不通的年青道姑,初次下山時就連吃一塊棗糕都要驚喜連連。

“王爺,我們何時進山門?”

直到身旁的隨行都護提醒了他一句,李雉才吐出了一口胸中濁氣,頷首回道。

“上山吧,聖人囑托我監督著鴻臚寺和禮部的事情可不能怠慢。”

言罷,李雉雙手負後,攏入袖中往山門中走去。

青雀山的山門並沒有多少道人看守,隻有一名年紀看上去極輕的守鈴人負責收拜帖。

早間這守鈴人就得到了消息,這會兒看見了晉王本人,立馬快步迎上前去,躬身道。

“晉王爺,雖然這不通禮數,但您可曾寫拜帖?”

“自然。”

李雉從袖子中取出一封青雀山拜帖,遞給那唯唯諾諾的年青守鈴人道。

“哪有山上人給山下人行大禮的道理,這才是真的不合禮數。”

那守鈴人哪裏敢應承下這番話,隻是躬身讓路。

見狀,李雉也不再多說些什麼,邁步走進青雀山中。

今日他不曾穿王爺的蟒繡朝服,隻是披一身袍衣便裝,但腰間所懸掛的玉牌卻時時刻刻顯示著他王爺的身份。

李雉取下腰間的王爺玉牌,交給自己貼身的兩位隨行都護道。

“你們兩個拿著這玉牌去督促鴻臚寺和禮部的那幫官員,定要讓他們仔仔細細的安排妥當,這件事情馬虎不得,拿著玉牌便有如我晉王親臨,我去紫雲庵一趟,很快就會回來。”

“是,晉王,屬下遵命。”

兩位隨行都護接過玉牌,隨後便往北鬥殿的位置快步走去了。

而李雉則不緊不慢的沿著一條僻靜青磚路,靠在朱牆青簷下往紫雲庵的位置走去。

…………………

青雀山中有三君,是謂之雀君、樹君和劍君。

其中雀君自不必多說,是青雀山中的靈雀,也是玉衡最為妒忌的雀妖,同樣是雀妖,隻不過一個白雀,一個青雀,玉衡的道行也不比那青雀低,但是那青雀卻能被尊奉為雀君,而它隻是個看管大青蓮的靈鳥。

樹君是一株生長在青雀山紫雲庵後的桉樹,化形後一位靈動女子,境界雖然不算高深,但對姻緣這件事卻有著極為靈驗的幫助,因此常常有年輕男女趁著年關前青雀山山門開放的機會,特地來青雀山中供奉桉樹,年年受香火供奉,桉樹也就被尊為樹君,而據說雀君和樹君還是一對神仙眷侶,雀君常常棲息在桉樹枝椏上,動輒不會分開。

三君之中最為神秘的就是劍君,劍君是看守劍閣的靈物,就連青雀山中的道人也鮮少有人見過劍君的真麵目,隻有曆代掌劍真人才能夠出入劍閣,受劍君指點,從而磨礪劍道至臻化境,久而久之,關於劍君的身份猜測不斷,最令人信服的說話是劍君其實就是名劍攬雀尾的劍靈,但到底是妄談,做不得真。

現在李雉要去往的紫雲庵就是青雀山三君中雀君和樹君所在的地方。

紫雲庵位於青雀山以南,那裏是一小片樹林,遠不能和浮玉山下的巨木林海所相比,但因為年年有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的供奉,所以被打理的極為整潔。

李雉沿著朱牆青簷走了莫約半盞茶時間,拐過一處祠觀後眼前景象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