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麥禾路101號和102號兩個商鋪都打通,裝修成江南風情的微縮景觀,店裏栽一些長青的小樹,將將比人高個1米左右就行,再引入活水,架上木質的橋,爭取讓客人的每一步路不是走在木橋上,就是鋪滿鵝卵石的小道。
剛好有2間商鋪一起,也不用擔心麵積不夠用,水流上慢悠悠晃蕩著幾艘烏篷船,裏麵就是客人的用餐空間啦,結合牆頂的燈光和特效的氛圍環繞,打造成一派江楓漁火的情景,置身霧蒙蒙的水麵上,化身文人雅士,煮茶飲食。
繞過這一片,就能看到一座座小假山疊放凸起,亭廊坐落其中,曲橋水榭,客人點單的菜品隨著水流而下,最後停留在角亭前,等待人上前取用。
唔,這裏頗有點曲水流觴的意思,不過飄過來的不是酒杯,是一盤盤噴香的小菜~
說幹就幹,宋柚記錄著腦子裏的想法,彙總一股腦的發了出去,一回生二回熟,繼上次接手火鍋店裝修工程之後,想必這次也能放下一切疑惑,完美的把我想象中的設計圖畫出來。
***
同一時刻,林艾山的家中:
豁達和藹的白發老頭子難得的臉上帶點愁意,自從最近知道了小徒弟田夏從工作近5年的餐廳裏辭職原因之後,就一直很擔心他的心理狀態,今天好不容易把這孩子給拎出來在家裏吃個飯聊聊天,緩解下情緒,不要沉溺在過去的不愉快中。
其實說起來,這事兒也完全不是小夏的錯,廚師這行業菜品做成什麼樣子,完全是靠天賦,客人的口味堪比最精密的儀器,老饕們把火候調味的幾秒不同都能吃出來,食材的創意改良進嘴裏也能嚐出些什麼,按道理,應該是手裏功夫越好,越來升職加薪,得到錢財聲望。
奈何呀,總有些資曆比較老的,仗著年齡大,把底下年輕人辛苦琢磨出來的成果說是他自己做的,打著全程監督指點的想法,把創意新菜的流程摸得一清二楚,功勞占位已有不說,在田夏去理論要個說法的時候,還倒打一耙,說小夏心術不正不尊重前輩,偷學菜譜,一張嘴愣是把黑的說成白的。
嘴笨的田夏哪裏是這老不要臉的對手啊,一次交鋒下來就百口莫辯了,被迫辭職不說,還被人潑了盆汙水。餐飲界消息都靈通得很,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小夏想去大餐廳找工作也沒那麼容易了。
這孩子也是個悶不可聲的,受到了欺負也沒跟師父說,擔心老人家擔心生氣得犯病。林艾山還是自個兒在廚師協會無意間聽到的,剛開始還皺了皺眉頭,等發現當事人是小徒弟田夏的時候,當即就氣得不行,喘不上氣來,趕忙顫抖著手塞了顆藥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