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十一年。
應天府,奉天殿。
百官朝會。
“咱今天早早召見你們來,是有件大事要宣布,你們一個個可聽仔細了。”
金鑾座上,皇帝朱元璋的目光掃過群臣,臉上帶著一絲愜意。
隨後,他瞥了瞥侍立一旁的太子朱標,示意他宣讀聖旨。
階下文武百官似乎預料到即將發生什麼,一個個表現得十分淡定。
廢話,這些天來,整個應天府都在議論此事,試問誰能不知?
不就是諸皇子年紀大了,是時候就藩了麼......
在場的官員心裏門清得狠,從秦王朱樉,到楚王朱楨,一共五位皇子。
封地,禮法,職責這些關鍵東西,早早就被定下了。
今天不過是走個過場,讓滿朝文武做個見證而已。
“秦王朱樉,嚴毅英武,多智善行,受封關內,福澤蒼生.......”
“晉王朱棡,顧盼生威,勤學好德,就藩太原,庇護黎民.......”
“......”
果不其然,朱標手捧聖旨,高聲宣讀了五位皇子的就藩旨意。
“陛下英明!”
群臣敷衍似地納頭拜倒,山呼海嘯。
朱元璋渾然沒有在意群臣的反應,而是將目光移向一旁恭恭敬敬站著的五位皇子。
隻見他兩手叉腰,興致勃勃問道:“你們五兄弟,過幾日就要去封地就藩了,以後咱父子相見的日子雖少了,不過咱打心裏感到高興。”
“趁著咱今天高興,臨別之前,你們有什麼要求,盡管給咱提,咱絕不含糊!”
於是他第一個看向了老二朱樉。
“父皇,兒臣到了關中以後,就想要個大點行宮,可以住的寬敞些。”
朱樉垂下頭,略微羞澀地撓了撓後頸。
“隻要不是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咱一概準了!”
朱元璋大手一揮,毫不猶豫答應了朱樉的請求。
“老三,你呢?”
他麵帶笑意望著老三朱棡。
“孩兒和二哥的要求差不多,希望父皇可以多撥給我一些仆役,孩兒一定會善待他們。”
朱棡一臉懇切道。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你能誠心悔改,咱也不是不能答應。以後到了太原,老實本分些,別再生出亂子來!”
隨後他徑直望向燕王朱棣。
“啟稟父皇,孩兒什麼都不想要,隻想帶走宮中館藏的幾本兵書,還望父皇準允。”
朱棣恭敬答道。
“嗯,老四是個帶兵打仗的好苗子,想要什麼書,明個兒讓宋濂帶著你去挑!”
朱元璋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了。
輪到老五朱橚,沒等他開口,朱元璋已經率先替他把話說了:“老五,你就不用說了,咱知道你想帶走幾個老太醫,對不對?”
朱橚一臉憨厚地笑了笑,回道:“知我者,父皇也。”
“堂堂一個王爺,不讀經史子集,淨鑽研些醫術!放眼咱大明,你也是獨一份了,哈哈哈!”
朱元璋大笑起來。
“老六,你想要......老六,你發什麼呆呢?”
就在朱元璋準備詢問楚王朱楨的要求時,他忽然發現,這小子傻傻站在原地,半天一聲不吭。
眼見朱楨遲遲沒有回應,偌大的奉天殿,忽然陷入寂靜。
所有人不禁將目光紛紛彙向他。
“六弟,父皇問你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