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放火燒寺(求推薦收藏呀!)(1 / 2)

蘇州府城原有八門,東西南北各有兩門。日光荏苒,一代一代的戰火,一代一代的人事變遷,到了成化二十三年,隻餘下了六門,城東有兩門,北方曰婁門,南方曰封門,城北有一門,曰齊門,城南有一門,曰盤門,城西有兩門,南方曰胥門,北方曰閶門。

六門因是出入通道之處,所以門外的戶町比別處繁華得多,尤其是閶門,是整個蘇州城最繁華的去處,酒肆林立,青樓疊起,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吃的穿的玩的用的,都在這裏彙聚,門下一河,被胭脂水粉熏得豔光浮影,蘇州的一些好事文人,都稱這河為胭脂河,時間長了,也便人雲亦雲,一提胭脂河,都知道是閶門下的那條河,最後連它本來的名字都忘記了。

胭脂河出閶門分二流,其中的一支蜿蜒向西,流出渡僧橋彙合楓橋諸水與虎丘山塘水合曰射瀆,名為射瀆,其實就是一汪大水潭,相傳吳王闔閭曾經在這裏射過獵,也就成了一處古跡。射瀆分流極多,其中的兩條,一名香水溪,一名新開水,都是小涇,區區擾擾,穿田過土,在陸莊外三裏合為一處,形成了一塊三角地。

三角地旁,陸莊人建了一個土地廟,供得無非是土地公、土地婆,廟很小,不過廟後卻有一個小寺,喚作雙龍寺,寺裏僧人不多,加起來不過五六人,日子清苦,平常也不過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而已。

晚上和尚又沒有什麼消遣活動,更不能像那些浪蕩子一般偷雞摸狗調戲良家婦女,所以一般在做完法事之後,早早回屋睡覺。今日是重九,是個大節日,主持了凡便沒有叫手下的和尚早早睡去,而是學著文人在院子中點上蠟燭,抬頭賞月。

這了凡,平日裏也就是個土和尚,有機會入得蘇州城見城裏萬壽寺的那些大和尚們張嘴孔孟閉嘴老莊,也便心生羨慕,這重九之日,突發奇想,竟然想向城裏的先進和尚學習學習,搞個文化活動,卻不想這麼一搞,搞出了亂子來。

一張長桌,二三四個燈籠,五六個和尚,七八碟糕點,九十樣小菜,剛擺滿桌子正準備做幾首打油詩呢,就聽見山門被人砸得當當響。

了凡老和尚心疼呀,雙龍寺全寺最拿得出手的就是那兩扇門了,平日裏香油錢就少,為了做好臉麵工作迎來回頭客,了凡有點香油錢就把那門上做功夫,上麵又是紋畫又是貼金,把那兩扇門弄得是光彩熠熠。寺裏破點也就破點,可門不能破呀,好孬那也是個臉麵。

也正因為這樣,了凡老和尚把這門看得比他的命還重要,如今聽見有人把他的性命砸得咣咣響,哪裏受得了,對一個小和尚大聲道:“去,看看誰三更半夜的跑來敲門!”

小和尚巴巴地把目光從那糕點之上收回來,一步三回頭地察看情況去了,哪知道到了門口從門縫裏看了一下,啊地大叫一聲,如同見鬼一般一溜煙地跑了回來。

“見鬼了?!如此狼狽不堪,哪有出家人的樣子!?”了凡和尚見小和尚跑得雞飛蛋打的樣子,氣不打一出來。

“主持,不好了,不好了!”小和尚臉色鐵青,指著門外,嚇得渾身顫抖。

了凡和尚見小和尚被嚇成了這幅模樣,心裏也犯了嘀咕:“難道真的見鬼了?!”

“什麼不好了?!門外來得是何人呀!?”了凡和尚端起一杯茶像模像樣地品了一口。

小和尚咽了一口口水,結結巴巴道:“門外來的是……是……是陸家‘鬼見愁’!”

“噗!”了凡老和尚一口茶沒喝下去,全都給噴了出來,一邊咳嗽一邊摸著自己的光頭大叫道:“佛祖呀!這可是比鬼都難纏的人呀!我半個月前被他燒掉的眉毛現在還沒長出來呢!徒弟們,趕緊把這些糕點小菜都給我收了去!你們兩個,嚴把寺門,說什麼也不能讓這個祖宗進來,其他人跟我回屋!還有,把這蠟燭都給我吹了!”

老和尚也不當月品茶了,帶頭跑向了禪房。院子裏砰砰梆梆一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