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孫傳庭出山(1 / 2)

崇禎十五年,京師詔獄。

正是春寒料峭天氣,潮濕冰冷的牢獄中更是寒氣刺骨。一個身材高大、麵若斧削的囚犯雙手抱膝,蜷縮在雜亂的稻草中,抬頭盯著四周石壁出神。

過道傳來一陣細碎腳步聲,周圍黑暗中立即響起此起彼伏的喊冤聲。

“公公,冤枉啊!轉奏吾皇,若放我出去,三月定能蕩平闖賊!”

“公公,冤枉啊,放我出去,五年便可平遼!”

坐在稻草中的囚犯雙眼微睜。

腳步聲由遠及近,最後在門口停住。

嘩啦聲響,鐵鎖被人打開,一個身披蟒袍、頭戴三山帽的公公輕輕推開牢門,語氣輕柔道:“孫督師,受苦了,萬歲爺特命老奴前來請督師,恭喜孫督師,您要複出了!”

孫傳庭緩緩起身,麵朝皇宮方向,垂首肅立。

“傅總督(宗龍)殉國,開封被圍,朝不保夕,事態緊急,再沒人力挽狂瀾,大明社稷不保啊。”

兩個小太監提著羊角燈籠,攙扶起孫傳庭往詔獄外麵走,燈籠發出的亮光照在孫傳庭斧削一般的臉上,照亮了幾人背後石壁上密密麻麻的陝西山川形勢圖。

崇禎十四年,鬆錦大戰以清軍全勝而告終,經此一役,關外明軍精銳盡喪,鬆錦杏三城俱失,洪承疇、祖大壽相繼降清。大明自袁崇煥時代構建的遼東防禦體係徹底崩潰,遼東防線僅剩下山海關的吳三桂部。鬆錦大戰後,已經投降滿清的祖大壽致書吳三桂:

茲者,鬆山、錦州已下,天運人心,悉歸新主。有識者宜熟為審處,及早投誠,則分茅裂土,超出尋常。(注釋1)

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複叛,於穀城起兵,理臣熊文燦下獄論死,崇禎十三年八月,張獻忠與羅汝才彙合,於大昌縣土地嶺擊敗明軍,十一月,攻打漢州、中江,席卷什邡、綿竹、安縣、德陽,所向披靡,全蜀震動。

同月,李自成突破武關,出商雒入豫,如猛虎出欄,十二月,攻克永寧(今洛寧),殺萬安王朱采鏗,連破宜陽、偃師、靈寶、新安、寶豐各縣,各地饑民望風歸附,名聲大噪,遂改名號為闖王。

崇禎十四年正月,闖軍攻陷洛陽,殺福王朱常洵,開倉賑濟饑民,“遠近饑民荷旗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其勢燎原不可撲。”(注釋2)二月,李自成圍攻開封,督師丁啟瑞由陝西出潼關,畏敵不戰,總督傅宗龍,陝西巡撫汪喬年先後戰死····

天下板蕩,九州鼎沸,嗟爾明朝,大數已終。

~~~~~

走出詔獄,孫傳庭無限感慨,麵朝王承恩躬身行禮:“幸得王公公三年來照料,孫某在這方寸之地苟全性命,今日得以重見天顏。”

王承恩尷尬一笑:“督師客氣了,天下人都知道,當年督師您是含冤下獄。咱家雖是閹人,也懂得些禮義廉恥。督師是嶽爺爺一樣的人物,咱家在北鎮撫司好歹能說得上話,談不上照顧,不過是讓底下人少折騰,都是為聖上做事,無愧於心。”

孫傳庭連連點頭,他當然不知道,自己之所以沒死在詔獄中,不是因為東廠番子們良心發現,而是因為這三年來,長子孫世瑞打點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