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麵逛個大半天,上午出去半下午回家,大家就在炕上說說話。

大江在家裏照看著,沈正和楊建國出去買東西。

給他們帶點啥,不貴重,看著還好看。

不用太多,意思一下就行,剛回老家有點關係的都給帶東西了。

這事還得問楊建國,“建國,京市啥東西,不太貴的給他們帶回去合適?”

楊建國想了一下,“要不就買點心匣子吧!三四塊錢。”

“行,就這個。”

倆人商量好了買啥,沈正去找票,家裏的點心票不夠了,還是楊建國回家去拿的。

倆人騎著車子,按人頭買的。一人一盒,再給五塊錢。

宋叔沒意見,讓他自己看著辦。媳婦也說,他自己說了算,不用問她。

大江說聽他的,梅子讓他問媳婦……

還抽空讓沈梅教一下成功和成才記賬。

也不是記賬,就是簡單的在本子上做個記錄。

倆人都是念過書的,初中畢業,認字算賬都會的。

沈梅就在本子上畫了一個最簡單的表格,比如幹豆角,多少錢一斤收的,多少錢,後麵寫個總價。

這一頁的最後做個合計,一共是多少錢。

比如沈正給了一百塊,這一頁花出去四十,還剩六十,在最後這寫一頁,跟自己手裏的錢對一下是不是六十。

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讓他們心裏有個數。

成功和成才幫著收了一些,倆人很保守,沈正當時給留的錢都沒花完。

沈正忙著一直拖著沒回老家,也想過讓兄弟倆人給送過來。

倆人沒出過遠門,不放心還是算了。

在東廂房梅子這屋,沈正跟過來跟兄弟倆囑咐幾句。

“成功、成才,下次我要是讓你倆自己帶貨過來,沒問題吧?”

“二哥,那爹過來嗎?”

沈正:……,這都多大人啊,還找爹?!!

還不如三個臭小子呢,三小子這麼小找他的時候都不多呢!

沒客氣,給了兩人一人一個腦袋嘣。

“你們倆要是能拿過來,就自己過來。要是拿不了就讓爹也來。”

沈大山年紀大了,來回火車十幾個小時也不好受。

沈正又跟兄弟倆重複了一遍大概的這個流程,“買火車票去找張大哥,別空手。”

“別隻拿幹菜,榛子蘑菇,夏天家裏新鮮菜也可以帶,春天山上野菜……”

“買好票就發電報,我安排接站……”

“車上不要不吃不喝,身上帶夠錢,該吃吃該喝喝……”

沈正跟個老媽子似的,不,比老媽子都囉嗦,真是每個細節都抓到了。

“收貨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質量,不能馬虎,不要著急,一定要都過一遍眼,不要人家一催就急了。等著,再催就不買了……”

“除了主動找上門來賣的,你倆要是有空也主動挨家挨戶的問問……”

成功和成才隻知道點頭,二哥一下子說的有點多,他倆腦袋有點漿糊~

沈正也看出來了,不說不放心,說了也不一定有用。

說了也就圖個心裏踏實。

“去隊裏找人開介紹信不要空手……”

沈正本來還想著讓宋叔教教他倆在屋裏種韭菜。

老家宋叔和他家那幾個炕都利用起來,種上一些,去市裏賣了掙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