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廂房的春聯孩子們也上手了。
大人們貼上,孩子們負責整理細節。
小玲拿著小刷子,蘸著漿糊把邊上沒有漿糊的地一點點弄好,這小手幹活可比她爹那大手仔細多了。
豆包和小軍負責壓,讓春聯服服帖帖的跟門緊密貼合在一起,邊邊角角更要壓實,有風也刮不起來。
兩人的手掌瞬間就跟紅紙一個色了,三小隻見哥哥姐姐們玩,急得使出吃奶的勁往前探身子。
“我也要!”
“要!”
……
沈正舉著豆包夠左邊上麵,大江抱著小軍弄右邊上麵,三小隻負責兩邊下麵的。
江念冬不看了,去廚房把熱水燒上,剛在澡堂子洗幹淨的小手,待會得好好洗洗,也不知道那色能不能洗幹淨。
沈梅還在廚房收拾,“別弄了,挺好的了。”
“嗯嗯,嫂子,我就隨便收收。”
南房外麵有兩個大缸,跟老家一樣,是放凍貨的。
櫥櫃裏還有些炸貨,沈梅留出這兩天吃的,其他的都放到外麵大缸裏。
江念冬打量著廚房,跟老家一樣的大鍋,加上一個煤爐子。
邊上兩個大筐,一筐是柴火,一筐是蜂窩煤。
家裏盛放東西的各種筐,有大有小,都不知道多少個了。
都是沈正去山裏跟村民們拿的,家家都會編,他給錢大娘們都不要。
知道他要筐、簍子,熟悉的村民們按照他的要求給編的,不要錢。
禮尚往來,沈正手裏有票有錢,桃酥五毛一斤,江米條六毛五一斤……,時常買點心給村裏大娘們孩子們意思一下。
家裏都貼完,又去王老頭家幹。
王老頭都沒打算貼對聯,一個人貼不貼的,意義不大。
孩子們不幹,還沒玩夠呢。宋叔買的時候就買的兩家的,知道老王自己不會買的。
年畫都是紮著兩個小辮子,穿著紅肚兜的胖娃娃抱著紅彤彤的大鯉魚,喜氣洋洋。
等屋裏年畫、窗花都貼完,孩子們臉上、手上都沒法看了。
蹲在地上乖乖的讓大人給洗,打上香皂用力搓,好一通搓搓洗洗,還有個印~
最後門口掛上紅燈籠,是宋叔和王老頭一起糊的。
晚飯是豐盛的一大桌子。過年的菜都上桌了,別人家要留出年後待客的,沈家就請一天客,其餘都是自家吃的。
一大盆酸菜土豆燉排骨,排骨五毛四一斤。京市春節肉的供應每天都有,就是要早早的去排隊。
宋叔跟著王老頭,家附近這些商店挨個排,收獲不少,就是把家裏存的票都用了了。
沈正和大江記著這事,年前每戶人家都攢票過年。等年後再掏點票。
有人賣隻要價格不是特別離譜就出手。搶手貨,要的人多。
沈梅烙了一盆韭菜餅,放了白麵和玉米麵,加了雞蛋。
一盆炸蘑菇、土豆條、地瓜條、蘿卜丸子、肉丸。
孩子們最喜歡吃炸貨,包子兄弟們不敢讓他們吃多,怕不好消化積食。
小玲他們可以相對多吃點,飯後溜達一圈別太早睡。
江念冬吃了一張韭菜餅,一小碗酸菜,吃了老多炸貨。
不僅孩子們愛吃,大人也愛吃。平時都不做,就過年吃。不行,太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