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年沈哥開始挑選城市開服裝店,楊建國這邊的節奏明顯加快。
他自己忙不過來,開始成立團隊。
港城成立了一個工作室,招了一批人,重點跟進港城及國際的流行趨勢。
第一批服裝店開業沒多久,東方紅的生產力竟然跟不上了。
後麵還有第二批第三批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很快發現,不能隻做衣服。
跟衣服搭配的鞋子、包包也可以跟進。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通過張華的貿易公司引進生產設備,又建了製鞋廠和箱包廠。
不過這兩個廠子沒有建在東方紅,而是建在了鄉裏。
招工也是按照就近的原則,還麵向全國招了一批有經驗的老師傅。
廣告打在報紙和電視上,來麵試不僅報銷所有的費用。
無論是否錄用都有一百塊的獎勵,火車站廠裏安排了專人迎接。
要是怕被騙,可以先把錢給你打過去。
江念冬聯係了老師幫忙介紹的翻譯人員,給工人們翻譯,設備廠的培訓全部按照服裝廠的標準。
楊建國已經徹底摒棄了自己的審美,隻專注於市場。
他覺得好的賣不動也是白搭,客人認可的銷售最多的才是王道。
港城流行的款式,一般內地也會受歡迎,這就是他為什麼在港城成立工作室的原因。
錢沒有白花,他們走在了市場的前沿。
抓住了規律,這買賣真是很好做,錢如長江流水一樣滾滾而來。
不要違背市場的規律,順應時代的潮流,楊建國就是這批人。
所以當網絡時代來臨的時候,東方紅服裝廠又走在了前列。
二零零三國內某寶上線,東方紅開始在國內網上銷售。
不過在此之前,港城那邊早就開始了網上銷售。
利用美麗國的網絡電子銷售平台,麵向全世界銷售產品。
東方紅的幾個廠子一直都不存在賣不出去的問題,而是一直供不應求。
楊建國手下的這幫人幹的時間長了,也不用他親力親為。
都是一個套路,每年流行的東西,設計團隊出設計,過了他這一關就開始下一步。
工作順利,財富積累,家庭和睦。
和媳婦的感情也很穩定,楊建國的煩惱就是老丈人家。
因為他一開始的策略錯誤,導致後麵有點一發不可收拾。
這點他得跟沈哥和周哥學習,家裏的事情沒有處理好確實是他個人的問題。
媳婦是大學生,他啥也不是,就想在老丈人丈母娘那顯擺。
從結婚開始那邊提的所有跟金錢有關的要求,他沒有猶豫就答應了。
當時沈哥正好給他分了一大筆錢,那點小錢他真不看在眼裏。
他猜測見他答應的爽快,今兒要輛新的自行車,明兒要一塊手表……
後來胃口越來越大,買房子嫌住的地方小,甚至要到京市來。
沈哥給支的招,錢倒不是大錢,就是老是這樣把這幫人養懶了,得學會拒絕。
弄得自己還怪鬧心的,跟個冤大頭似的。
你給多少對方未必念著你的好,一開始開頭就開錯了,這個沒有辦法,及時止損。
石娟本來就不同意楊建國這麼好說話,要啥給啥。
倆口子齊心協力,厚著臉皮忍著對方的謾罵就是不鬆口。
你退一步,對方以後隻會更得寸進尺。
名聲不要了,石娟都打著大不了以後不回娘家的打算了。
她懷孕的時候,建國就想讓她把工作給辭了,工作是不累大著肚子也遭罪。
她想了想還是沒舍得,是有點不方便,孩子生了就好了,這段時間堅持堅持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