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大辯論(五)(2 / 2)

一時間,有人羨慕達官顯貴,也有人心中哀歎不已,感慨尋常人家也有顯貴之族求而不得的東西。

葉安珺字字鏗鏘,句句鄭重,毫無停下之意,繼續道。“旁人不敢說,若此次朝考之後,朝廷要將我葉安珺下放至郡縣,我也必不會多說一句。不管任職何處,都是為國效力,自當甘之如飴。何畏侯爵之累?何為祖先蔭蔽?”

說罷,葉安珺又將話題拉回來,緩緩道。“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遷官襲級,常理之道,亦為用人之道。”

杜子晨的臉色越發黑了,心裏也暗自懊惱,剛剛說什麼不好,非要說葉家的事。他心思轉念,改口道,“一家之言不能代表所有賢能之士。有個別官員遵從‘遷官襲級’之道,則所有人都要遵守嗎?就拿我虞國大都城來說,各部各司,上至宰輔,下至七品編修,所需賢者動輒千餘。這些政事動輒涉及一國之益,不比小小知縣責任更重?再者,如此繁複之政事,更需賢者在此磨礪,讓賢者更賢,方不負朝廷栽培之意。”

“非也!”葉安珺的語氣變得激動起來。“政事不分何處,俱是繁多。讓賢者更賢的,並非任職某司某部的經曆。子晨兄可知,你口中的小小“知縣”,肩上擔的是何重任?他要平允斷獄,使民無冤濫;要平息匪患,保一方平安;要督學授業,以教化平民;要倡導生育,促人丁興盛;要鼓勵生產,使百姓秋有所獲;要開新促商,保家家戶戶有所存銀。急時要開倉放糧,緩時需未雨綢繆,安時要厲兵秣馬,戰時則軍有所用。樁樁件件,哪一件不比大都某司某部的文官之責來得重?哪一件事不能讓賢者更賢,能者更能?”

葉安珺一席話說下來,現場鴉雀無聲。就連葉寧語的眸子中也帶著一股微不可察的光芒。

她知道自己弟弟憂國憂民,有拳拳之心,如今這一席話,更讓人心潮澎湃。他葉安珺,前途無量,當得起國公府的繼承人!葉寧語眼眶濕潤。

然而,不隻是她,周圍的一群人,好些學子都已經紅了眼。

他們是風華正茂的少年郎,是‘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讀書人。十年寒窗,錦袍加身出人頭地是他們心中所願,可為民謀福報效朝廷同樣也是他們心中所願。

既如此,在翰林院任七品編修,和做一個七品知縣相比,有何區別呢?而且,一地知縣似乎還能讓自己成長更快。若真賢能,朝廷自會升遷提拔。

一腔忠義,兩袖清風。從第一天讀書開始,夫子就給他們說過這個道理。可有的人,讀書愈多,最開始的初衷已經逐漸遺失。風骨二字,如今還存於多少人心裏,恐怕也隻有學子們自己知道了。

在場圍觀之人聽得愈發愧疚,有人紅了眼,有人紅了臉。有人則躍躍欲試,似乎想站上台去與葉安崢這位勇敢之人立在一處,讓大家看看,這天下還是有心懷忠義、不忘初衷的讀書人。

。您提供大神方小白的嫡女為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