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承之知道,事情絕不會就這麼簡單。短暫的風平浪靜之後,一定還有更大的驚濤駭浪。
果然,太女再次開口。“原以為,我的妥協會讓父皇就此收手。卻沒想到,兩個月後,洛水城傳來寇亂謀反的消息。據傳那次寇亂十分嚴重,洛水幾乎失守,父皇派百裏和南宮兩大世家的家主帶兵平亂。”
聞言,白承之終於能將此前查到的消息串聯起來。原來,百裏家是在這種情況下,與南宮家去了洛水城聯合平亂。
“在洛水平亂未果,南宮家的人卻回來稟報,說百裏藏山串通草寇謀反。”
這是白承之早就查到的消息,在大燕京都也不是什麼秘密。
百裏藏山,當時百裏家族的家主,當年與常昆等人追隨燕君身邊,助他開國,共建大燕。他有勇有謀,文武兼備,一度深受燕君器重。
太女的目光裏滿是憂傷,“當時扶搖已死,百裏尋又帶著芷卉不知所蹤,百裏家隻有唯一的兒子百裏辰。父皇下令,要斬殺反賊百裏藏山和反賊之子百裏辰。”
又是反賊,白承之不覺有些好笑和無奈。自古君王多猜忌,即便是再仁義的皇帝,也無法容忍身邊的大臣功高蓋主,在天下百姓麵前聲名鵲起。
三年前,阿雲的父親就是這樣被虞帝猜忌,不分青紅皂白給葉大將軍安了一個通敵叛國的罪名。阿雲用了近三年的時間,報仇雪恨,為父正名。
白承之以為,這樣的事隻是偶然,卻未想到燕國也有一模一樣的慘劇。
那位百裏藏山,白承之雖然不認識,卻也知道若他真要謀反,舉兵揭杆就是,何必在天遠地遠的洛水城與草寇串通。
白承之都能想明白的道理,老燕君何嚐不明白。可老燕君或許是打算糊塗到底,借此讓百裏家的勢力消失。
在很多人看來,自古君王之道,便是製衡二字。當初借用百裏家製衡天下,如今又用南宮家來製衡百裏家。
“那日百裏尋帶著芷卉忽然回來了,他門兩個傳信給我,說要劫法場救父親和兄弟。當時芷卉已有身孕,他們兩個在外的那些日子,已經拜了天地成了夫妻。我攔住了他們,因為父皇早就在法場布好了天羅地網,就等著百裏家的人跳進去。我不能讓芷卉的孩子也和我的孩子一樣,一出生就沒了父親。”
“燕君打算將百裏家的人殺光?”
“我也曾當麵問過他這個問題。他竟當著我的麵毫不避諱地說,若不殺光,日後百裏家就會來尋仇。斬草不除根,乃大患。”
白承之沉默了許久,他以為大燕國的皇帝是仁義的,畢竟六國盛傳的關於燕君的那些故事,無不在說他的仁慈,卻不想這世上沒有哪個皇帝在皇權的控製之下會心慈手軟。
“我讓芷卉攔住了百裏尋,百裏尋最終沒截法場。可我知父皇殺百裏藏山的決心已定,百裏藏山之死,已是定局。我便讓陳月如幫忙,行偷梁換柱之事。他給一個死囚易了容,裝扮成百裏辰的模樣,為百裏家留下了一子。否則,我怕扶搖有朝一日回來,我沒法給他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