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錦州。
祖大壽坐在營帳裏生著悶氣,朝廷太獨斷專行了,與後金韃子結盟,從始至終遼東上下都不知道。
若非來了聖旨,祖大壽恐怕現在還被蒙在鼓裏。
祖大樂憤怒道:“大兄,朝廷這是什麼意思?不相信我們嗎?”
“別亂說話!”祖大壽嗬斥道:“陛下這樣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作為臣子,奉命行事即可!”
話雖這樣說,但從祖大壽鐵青臉色,也知道他極其不滿。
祖大樂撇撇嘴,朝廷?
自天啟之後,大明一年不如一年,如今更是連陪都南京都被人打了下來,崇禎還有啥威望?
真以為下道罪己詔,就能把責任全部撇清嗎?
笑話!
罪己詔下的越多,崇禎威望越低!
祖大樂問道:“大兄,朝廷讓我們率領五萬大軍南下剿匪,去不去?”
“為何不去?”祖大壽瞪眼道:“莫非你想造反?”
祖大樂嚇一跳,急忙擺手道:“大兄,這話可不能亂說,我哪有這個膽子啊?”
“哼!”祖大壽冷哼道:“南下剿匪必然要去,但不能和韃子一起!”
“萬一韃子背後捅刀子,就全完了!”
祖大樂點頭,急忙問道:“大兄這次準備帶誰去?”
“就帶吳襄父子吧!”祖大壽歎氣道:“你留在錦州,防止韃子偷襲!”
“記住,不可貿然出城!否則錦州有失,本總兵拿你試問!”
“知道了大兄!”祖大樂悶悶不樂道。
不能出征,看家最無聊了!
祖大壽又問道:“韃子這次是誰領軍?”
“好像是多鐸和代善!”祖大樂思考片刻,回道:“大兄問這個幹嘛?”
祖大壽沒有解釋,沉默片刻歎道:“韃子不好對付啊!希望不是假道滅虢!”
祖大樂笑道:“這倒不會,據說韃子為避免誤會,不從山海關經過,而是越過科爾沁草原,從陝西境內,直奔河南開封!”
“朝廷不要湖廣了嗎?”祖大壽語氣凝重道。
聽到直奔開封,沒管武昌等地,祖大壽很是驚訝。
湖廣乃大明糧倉,一旦丟失,影響太大!
祖大樂搖頭道:“不是放棄湖廣,而是要守住湖廣很難!據說叛軍已攻破長沙,將戰火燒到武昌境內,哪怕朝廷想要保住湖廣,也做不到!”
“根據楊尚書提出的方法,最好以四川、河南形成一張網,步步緊逼,將叛軍擊敗,收複失地!”
“荒唐!”祖大壽忍不住怒道:“從來都是放棄容易,攻城難!朝廷麵對叛軍,至今未有一勝,怎可放棄湖廣,使叛軍再次做大!”
“一旦湖廣丟失,朝廷錢糧越發艱難,如此衰弱下去,大明還有希望嗎?”
雖然祖大壽是軍頭,但他確實對得起大明,至少曆史上,他為抵抗後金做出了貢獻。
若非迫不得已,祖大壽不會降清,哪怕最後投降,也沒給韃子出半點力(也有說祖大壽不能出山是韃子高層猜忌)!
祖大壽心裏很矛盾,既不喜韃子和叛軍,又怕大明皇帝過河拆橋(畢竟朱家皇帝前科太多)。
因此,這種複雜心理,導致祖大壽既不想朝廷太強,也不想朝廷滅亡!
無論是哪一種結果,遼東將門下場都不會好,祖家首當其衝,覆滅也不稀奇。
如今見到叛軍不斷做大,朝廷竟要與韃子結盟,祖大壽有種怒其不爭的感覺。
若是叛軍占領天下,以偽帝狠辣手段,祖家被九族抄斬都不稀奇!
這才是祖大壽發火的真正原因!
祖大樂突然問道:“大兄,若不放棄湖廣,誰去守武昌?關寧軍嗎?”
祖大壽語氣一滯,關寧軍去打叛軍?
絕對不行!
哪怕即將南下剿匪,祖大壽也沒有對付叛軍的信心。
實在是大乾軍實力太強,光是東洋仆從軍就把韃子後方攪個天翻地覆,就別說真正大乾軍了!
看看大乾軍戰績就知道,攻打福建、江西、兩廣幾乎沒遇到啥阻礙。
這固然有大明南方官兵太廢物,何嚐不是大乾實力太強的原因?
哪怕浙江和南直隸,有孫承宗和曹文昭大軍阻擋,也被叛軍一戰而下!
這就是實力!
祖大壽長歎道:“罷了!開封乃堅城,以開封為中心,進行防守反擊,似乎也不錯!”
“說不定真能擊敗叛軍,收複失地!”
祖大樂撇撇嘴,心裏不以為然,南昌、長沙、南京哪個不是堅城?
哪個城擋住叛軍了?
既然這些城池都不行,憑啥開封就可以?
祖大樂沒有多言,反正對南下剿匪不看好,勸道:“大兄,南下剿匪當以保存實力為主,哪怕讓友軍去送死,也不能消耗關寧軍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