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祖大壽也有稱帝想法?”多鐸問道。
“當皇帝誰不想?”代善嗤笑道:“可他祖大壽可能嗎?總覺得自己是聰明人,其他都是蠢貨!”
“算計太多,就難免顧慮得失,丟了氣魄!老汗去世那年,祖大壽若有魄力,就率軍狠打大金,哪怕不能消滅我們,也能讓我們損失慘重!”
“結果你也知道,祖大壽屁都不敢做!因此,本王斷定,祖大壽隻有守家之心,絕無爭奪天下之念!”
“除非有天大機會,直接把皇位送到祖大壽身前!”
多鐸思慮再三,覺得代善說得很對,祖大壽真是這樣的人!
多鐸問道:“既然不去武昌,應去何處?”
“開封!”代善解釋道:“開封乃河南重地,城高堅固,守住開封,坐視大明與叛軍交戰!”
“善!就去開封!”多鐸答應下來。
兩人達成一致,韃子大軍迅速南下,前往開封!
鳳陽府,宿州城。
趙四查看賬本,每次抄家,都會核查幾次,確認無誤後,再上報南京,交由內閣和陛下清點。
參謀長匆匆走來,說道:“趙將軍,張將軍來信。”
“哦,說了什麼?”趙四淡淡道。
參謀長回道:“張將軍已拿下淮安府,大軍到達邳縣,張將軍邀請我們攻打徐州府!”
“這麼快?這才多久?”趙四驚訝道。
算上時間,這才不過十天半個月,張禱就打下淮安了?
參謀長解釋道:“淮安根本沒啥兵力,張將軍每到一城,都有百姓開城投降,幾乎就是撿到的功勞。”
“五天前,張將軍就分別占領了泗陽、清河、桃源、灌南等地,兵鋒銳不可當!”
“三天前,張將軍再次出兵,又打下了劉家莊、沐陽、灌雲、東海、贛榆和連雲港等城池,攻勢迅雷不及掩耳!”
“昨天,張將軍一鼓作氣,拿下宿遷、睢寧、邳州包括邳縣等地,將淮安府徹底占領!”
“今日發來邀請,讓我們聯合攻打徐州!”
聽完解釋,趙四頷首,雖然把徐州讓給張禱是自願,但張禱也不能不會做人。
若張禱真沒頭沒腦打下徐州,哪怕趙四沒意見,下麵將士也難免有怨言。
畢竟不是每個將士都有趙四這麼大戰功,多到避嫌地步!
趙四知道不能拒絕,答應下來道:“你去告訴張將軍,我答應了,不日率軍攻打徐州府!”
“同時,你委婉提示張將軍,攻城速度快,固然可喜,但根基一定要穩,不然出了變故,就不是大功,而是大過了!”
“你告訴張將軍,本將時間充足,不急於一時!”
“是,將軍!”參謀長點頭答應下來。
趙四的意思是,讓張禱把分田分地等事落實,消除後患,最好把淮安府鄉紳餘孽清理幹淨,再攻打徐州府!
淮安府,邳縣。
張禱收到書信,搖頭一笑道:“沒想到,趙將軍做事竟如此老練!”
“這個人情看來不領不行了!告訴趙將軍,本將知道了!”
“同時,去把參謀長孟昭業喊來,主持淮安府分田分地!”
收到消息的孟昭業很無奈,合著我一個堂堂參謀長成為處理雜務的了?
河間府。
吳三桂這個大漢奸,此時正年輕,長得唇紅齒白,英姿勃發。
再加上吳三桂深受祖大壽看重(祖大壽是吳三桂舅舅,也是他姑父),他本身對下麵士兵極好,多有照顧,因此吳三桂在軍中有不少賢名和威望!
其實不難理解,吳三桂若沒有能力,不受士兵愛戴,後麵也無法成為關寧軍代表人物,被封為平西王。
每一個曆史人物,不論是忠是奸,能在青史留名,都有可取之處!
吳三桂來到祖大壽營帳,見到祖大壽正在烤火,不時往火堆裏添加木材。
北方十月,天氣已經逐漸變冷,遼東某些地區,甚至下雪了。
若非大乾攻勢實在迅猛,大明朝廷怕叛賊稍不留神,就打到山東乃至京城,恐怕也不會這個時候出兵。
祖大壽看到吳三桂說道:“三桂,你來了,過來烤火。”
對這個外甥,祖大壽很看重,不僅是親戚原因,而是吳三桂本就很出眾。
關寧軍年輕一輩,就沒幾個能與之相比。
之前還有大小曹中的曹變蛟與吳三桂相提並論,隨著曹變蛟不幸戰死,吳三桂就顯得鶴立雞群了!
“舅舅。”吳三桂來到祖大壽身邊,輕聲說道。
對祖大壽,吳三桂同樣很尊敬,他是在祖大壽耳提麵命下長大的,影響深遠。
兩人閑談幾句,吳三桂才開口道:“祖總兵,皇上聖旨來了三封,楊閣老來信催了九次,咱們啥時候率軍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