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壓力宛若潮水一般襲來,楊嗣昌臉色灰敗,長歎道:“莫非大明氣數真的盡了?”
雖然大明滅亡,崇禎自焚,但在楊嗣昌心中,大明氣數未盡,他有機會力挽狂瀾,收複河山。
這就是楊嗣昌擅權根本原因,他要做事!
可惜局勢敗壞,楊嗣昌沒機會改革,南明就先是被李自成攻打,還沒緩過氣來,乾軍殺過來了!
楊嗣昌累了!
疲憊不堪!
當首輔這些日子,固然大權在握,但心神損耗,有幾人能理解?
甚至連家人皆不支持!
認為楊嗣昌想擅權亂政,謀朝篡位,勸說他不要做奸臣,遺臭萬年。
可他楊嗣昌真的真是想做事啊!
在南明環境下,想要做事,想要名垂千古,力挽狂瀾,收複河山,太難了!
因為身邊所有人皆拖你後腿,即楊嗣昌竭盡全力,想要拯救大明,可隻有他一人,怎麼能行?
或許最理解楊嗣昌的是洪承疇這個政敵!
可笑至極!!
楊嗣昌從始至終皆明白,關寧軍靠不住,故他沒把希望放在吳三桂身上。
誰能想到,高傑竟敢臨陣脫逃,率領大軍叛逃了!
高傑叛逃,對蒼山防線士氣和軍隊,皆是沉重打擊。
劉澤清雖然竭力防守,但依然把蒼山防線丟了。
劉澤清逃跑,楊嗣昌不怪罪,那種情況下,誰也守不住。
當然,劉澤清若沒大軍,結局可能不同。
同時,洛陽太子消失,也讓楊嗣昌心煩意亂。
洪承疇想法,楊嗣昌隱隱猜到一些,卻沒有深究,因為有些事情,一旦擺在明麵上,就沒有緩和餘地了。
至少洪承疇現在南明次輔,不是嗎?
另外,史可法與大乾有聯係,楊嗣昌知道。
並非抓到了證據,而是混了幾十年官場,練就的火眼金睛,目光如炬。
許多事情,楊嗣昌不需要證據,卻心知肚明。
史可法乃南明為數不多,又為百姓著想的官員,乾皇派人與之聯係,不正常嗎?
事實上,楊嗣昌猜測,若非在崇禎被圍一事上應對不當,在乾皇眼中丟了印象。
再加上他在南明地位太高,政治理念不合,恐怕也受到了大乾招攬。
楊嗣昌猜測沒錯,一開始內閣真有招攬想法,但被李宏毅否了。
主要楊嗣昌乃地主階級代言人就算投靠過來,也不會認真做事,既然如此,招攬過來幹嘛?
給自己上眼藥嗎?
要知道,以楊嗣昌身份,投靠過來,就必須給予優待。
那時候,乾皇哪怕再不喜楊嗣昌,也必須給其高位,這是給別人看的。
就算楊嗣昌無權,可靠著前首輔身份,天然有人投靠。
除非乾皇發動政治清洗,如此一來,豈不是白招攬了嗎?
楊嗣昌很疑惑,史可法既然準備投乾了,為何還認真做事?
籌集錢糧,是楊嗣昌的試探,看看史可法會不會直接投乾。
如此一來,楊嗣昌想得到錢糧,就隻能親自出手。
沒想到史可法真在濟南大肆抄官紳家,令楊嗣昌看不懂。
莫非是乾皇命令?
可這對乾皇有何好處?
隻會便宜明軍!
“大人,乾軍又攻城了!乾軍來勢洶洶,怕是發起總攻了,您快來看看吧。”
楊嗣昌聽到彙報,麵色平淡,從炮彈聲的密集程度,他就知道乾軍是動真格了。
不奇怪!
蒼山防線丟失,孟昭業若不趁此機會打下棗莊,就不配為乾軍大將。
楊嗣昌有條不紊吩咐道:“把城中軍隊分成三波,告訴上去守城將士,分散開來,不要聚集在一起,待乾軍靠近,再開打!”
打了這麼久仗,楊嗣昌哪怕是頭豬,也知道了敵我優勢。
既然火器比不了,就隻能靠人命去堆!
乾軍想要攻破棗莊,就必須靠近,楊嗣昌等的就是這個機會,狠狠打回去。
兗州和濟南交界處。
張國柱站在山坡上,指著遠處說道:“將軍,前麵就是龜山,過了龜山就是泗水,也就是兗州境內了。”
“到達兗州,抵達前線,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