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源對於高建詳這麼決絕的拒絕自己也是很好奇。
按照他的想法,高建詳他們的錢應該是不夠的,他們想要造路的話,接受社會的幫助一定是最合適的。
然而他們卻是直接拒絕了自己的建議,這讓李思源不能理解。
“李老師。”高建詳好像知道李思源在想什麼,他出聲解釋道:“李老師,你們已經對我們十裏崗村實施了這麼多的幫助了。”
“我們實在是不好再繼續伸手問你們要援助了。”
“而且,現在我們也有錢了,我們村民都願意拿錢出來,自己造這個路,社會上那些愛心人士的錢,就去幫助那些更有需要的人吧。”
“還有一層就我們覺得社會捐贈,總歸是捐贈,要是這條路是我們自己造的,和別人捐贈造的,感情應該就是不一樣的。”
“以後哪怕是說給自己子孫後代聽,那都是自豪的,這是咱們用雙手造出來的路,造出來的未來,而不是完全靠別人。”
高建詳這樣說了,李思源也不好意思再說什麼。
畢竟捐款是一件自願的事情,而接受捐款更是一件自願的事情。
現在十裏崗村的人可以這麼有骨氣,這麼有氣節,也令李思源覺得非常讚賞。
“行,那你們有什麼需要可以跟我說。”
李思源點頭說道,同時他又問了一句:“那你們準備怎麼造?怎麼個方向?”
高建詳顯然已經早就和村民們商量過了。
他當即就回答道:“我們準備先修一條來十裏崗村小學的路,這樣以後我們的貨物進出,就不需要用騾子一趟趟的送了。”
“然後後麵有錢了,我們爭取再造一條往村子裏進去的路,到時候有條件的話,就把村民們住的地方也給整理一下,盡量沿路建房,讓大家夥也進出方便一些。”
對於高建詳的這個建議,李思源是非常讚同的。
上一世的時候,他們所在的那個山村,也是一段段的把路給造進去,一邊造路一邊則是一些居民的住宅,盡量放到一起,讓大家都方便。
當天晚上,他們十裏崗村所有的村民,就一起來到了十裏崗村小學的學校操場。
之所以選在這裏,而不是在十裏崗村的村委大院。
第一是因為現在他們很多人晚上都要來這裏交藤編或者竹編的產品,所以平時都是需要來這裏的。
第二是高建詳想要自己村裏的這些孩子們,一起見證這條路,是怎麼出來的。
李思源也沒有給大家安排晚自習,組織大家一起參加了十裏崗村大會。
“各位鄉親們。”
高建詳回來十裏崗村之後,每天走來走去,忙進忙出的,身體反而康複了不少,說話聲音也更加的響亮。
他站在操場的一個小高台上,對著所有的村民喊話:
“今天我們十裏崗村,將發生大改變了。”
“我們要用我們自己的雙手,打造出一條通往外界的馬路。”
“相信,這也是我們村民們期待已久的事情,以前我們都沒有辦法,也沒有實力,去造這條馬路。”
“現在我們在李老師他們幾位老師的幫助下,有了賺錢的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