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之後則是《天鵝湖組曲》。
這兩首曲目都是之前就在音樂會上麵世的,因此當音樂奏響的時候,現場的大部分觀眾都是能反應過來的。
對於他們而言,聽著這兩首曲子,就是一種檢驗現場的演出是否真的如同別人所說的那樣震撼的過程。
而隨著演出的進行,所有人便會發現,他們早已忘記了一開始的審視心理。
滿心滿眼裏都隻剩下舞台上那一群人。
兩首曲目分別都將近半小時,然而當他們真正將自己的心思全部放在現場的演出上時,便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
尤其是這兩首曲子都極具故事性,每一個樂章轉換的時候總會給所有人展現出一番新的色彩。
這也就導致了,他們還沒覺得時間過了多久呢,就直接到了最後一個表演。
兩首公開演出過的曲目已經結束,那麼就意味著,這剩下的最後一個演出曲目必然又是一個新的表演。
而按照蘇歆對演出的安排劃分,這個表演也一定不會是開場曲那樣的幾分鍾類型的短時間演出,最大概率是一首類似於《天鵝湖組曲》這樣的完整交響樂演出。
現場所有人都想到了這一點。
隻覺得來看這一場音樂會實在是很值得。
其實能將很火的《梁祝》和《天鵝湖組曲》完整看過一遍便已經能讓人心生滿足了,更別說前麵的那幾個表演,一個個都給人新奇的體驗。
如今這最後的一個表演就更是不會讓他們失望了。
所有人都期待且不舍著。
不過想到,以後原夏樂團肯定會繼續開音樂會的,他們隻要能買到票就能再次欣賞到演出,這麼一想,心裏的不舍就慢慢被期待所占據了。
很快,樂手們再次上台。
顯然,這第三首交響曲即將開始。
蘇歆此時隻慶幸自己的胳膊十分有力,在係統的淬煉下,早就不是以前的那個廢柴體質,否則這麼一場音樂會下來,可能先倒下的會是她自己。
許多人注意到,這一次上台的樂手們之中,管樂器比之先前要多出一些。
長笛、雙簧管、單簧管都是這首樂曲中重要的組成,當然弦樂組也不可缺少。
因此,在他們看來,這最後一場的人數比起前麵兩組都要多。
一看就覺得,陣仗不小。
包廂中,早就對這一場音樂會給出了肯定評價的眾人則是分析起了這接下來的新曲。
“看樂手的構成,這首曲相比起一般的交響樂曲應該有不同。”
就目前的慣例而言,一首交響曲之中,占據最主導的大概率會是弦樂組,提琴組,而這會兒台上的管樂手實在稱不上少。
打眼一看,他們就能看出來,這首曲子的編排上會與以往的交響曲有極大的不同。
“恐怕會有些老頑固批評咯!”
一個頭發花白的音樂家玩笑道。
顯然,他不是自己口中的“老頑固”。
事實上,能來到這裏的基本上都是對新鮮血液接受十分良好的人,對於這樣的創新自然也不會不看質量就硬是批判。
不過,老人口中的“老頑固”確實不少,想了想他們以往的做法,眾人不由對這場音樂會結束之後的熱鬧產生了些興趣。
也不知道這位能不能挫一挫那些人的銳氣呢。
“且看且聽吧!”
“要是確實是好的曲子,咱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人家小孩被挑刺不是?”
他們又將目光定格在屏幕上。
蘇歆這一次選擇的曲目不算是特別出名的一首,當然,這是在音樂家本人的眾多曲子的對比之下。
但是一提起他的名字,那知名度就不一樣了。
《C大調第一交響曲》,是音樂家貝多芬創作的交響曲,這首曲子其實與他之後的許多成名曲之間並沒有太多相似的點,更像是在音樂家本人的風格還沒有成熟時候創作出來的一首曲子。
雖然比不上其他曲出名,但是這首曲子在一經發布之後確實也經曆了一些人的批判,理由之一便是對於管樂與弦樂之間的各種討論。
但是不管爭議如何,這首曲子無論是從編排方麵,或是從審美上看,依舊是一首佳作。
並且,是一首於現在的蘇歆而言,極其適合的佳作。
否則,讓她現在就上一首《第五交響曲》,不說她能不能掌握地住,就說直接上了王炸以後,她以後也沒有進步的機會了。
音樂開始奏響。
開場是幾道簡短的聲音,俏皮的同時,又吸引著人往深處去探索。
這首曲子雖然是貝多芬在還未經受最大的打擊之時創作的,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其實就已經與他之後的思想有了趨同性。
即,帶著希冀的美感。
從開頭到後麵的演奏,無不向所有人展示著創作人本身的樂觀。
這樣的樂觀像是帶著夢中的朦朧,又像是從表象之中看見了未來的悲劇,但是這種悲劇卻並不是無解的。
觀眾們一邊聽,一邊在腦海中構造出屬於自己看見的畫麵。
不管其中的悲劇是何種麵目,但是透過重重的演奏,撥雲見日,所有人都能從激情澎湃的演奏之中感受到,其中藏著的激情與活力。
這樣的火力是熄不滅的。
時快時慢,時明時暗。
演奏聲與指揮的動作結合在一起,形成天衣無縫的局麵。
這首曲子,從表麵上聽,總給人一種荒誕的夢境感,似乎一切都是會被擊碎的。
“到底是悲還是希望呢?”
有人提出了心底的疑惑。
“苦悲之中又蘊含著希望,悲的人能聽出希望,樂觀的人又能聽出悲劇。”
實在是一種矛盾的情緒表達。
然而,所有人都無法否認,這樣的矛盾美學又著實能將藝術展現地淋漓盡致。
二十多分鍾的演奏在現場似乎隻是一個彈指的時間。
正當觀眾們都是意猶未盡的時候,演出正式結束了。
所有人都不可思議,想著,這二十多分鍾的時間過得也太快了一些。
他們一邊鼓起最激烈的掌聲,一邊用依依不舍的目光看著台上一直站得挺拔的人。
如果說在來之前,他們的想法都隻是支持自己偶像的事業。
那麼在經曆了這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之後,幾乎所有人的想法都發生了變化。
他們不再是為了蘇歆的事業,更多的是出於自己的喜愛。
“謝謝大家今天來到這裏支持原夏樂團。”
作為老板兼老大,蘇歆自然是要留下做最後的發言的。
她等著樂手們收拾好離開,才麵對著觀眾們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