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盒子(1 / 3)

冬去春來,乍暖還寒,正是一年春來早。

按節氣來算,此時正是驚蟄前後。

驚蟄,北方有些地方俗稱二月節,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曰:“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北方的風俗是在驚蟄前後幾日喝中敗毒,是一種中藥湯藥,功效便是散寒祛濕,益氣解表,隻是現在這個社會肯在這幾天喝這種難喝的中藥湯的年輕人已經太少太少了。

最後一場春雪剛剛消融,小院外的黃土路被消融的積雪浸的泥濘不堪。

這是很標準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格的重工家屬區,一排排青磚青瓦的平房,像是尺量過一般平直的鋪展在大片遼闊的土地上。

每家每戶的房子不大,是標準間大小,小小的屋子裏卻要住進一家三口,著實是有些狹小。

所以每家都會在門前加蓋一間小小的南房,有些富裕資財的用紅磚,家裏困難些的用土坯,冬天藏菜、放煤,夏天搖身一變就成了廚房。

學校還沒有開學,但是工廠可不會隨著學生放假也放假,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就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什麼地方都敢跑、什麼地方都敢去!

才剛下班回家的父母們也不著急孩子會出事,反正到吃飯點餓了,這些在外邊野了一天的孩子自然會回來找飯吃,丟不了。

當然更真實的說法是他們就是想著去找,也是找不到的,孩子們野起來,那可不是就在家門附近耍耍就算完的。

初春的日頭已經漸漸西落,白亮的太陽泛起微微的夕光,婦人從爐台前直起腰,飯菜的香味已經彌漫在小小的房間當中。

婦人在市裏的國營企業上班,雖是最普通的工人,但是生活卻很滿足,一個不怎麼讓人省心的兒子,長的白白淨淨,算不得什麼英俊模樣,在她心裏卻是很值得自豪。

看了看牆上的掛鍾,時間還早,一天沒人管束的孩子不定和小夥伴跑到什麼地方玩去了,一時半會還回不來。

做好的飯菜放在爐台上熱著,把買好的、用草紙包著的中藥放在藥壺裏,這些時間也不能閑著,驚蟄時分,正是喝中敗毒的時間,趁著火頭還旺,順便把藥煮好也是不錯的。

房子外傳來一陣吱吱呀呀聲,是簡陋院門被推開的聲音,片刻過後屋門便被推開,一個男孩興衝衝的跑了進來,一身塵土的樣子很是狼狽,但是卻難掩臉上興奮的笑容。

“又跑哪野去了?”女人看到推門進來的孩子,佯怒訓斥道。

“和他們去大河裏玩了!”小男孩臉上的笑有點尷尬,不過馬上再次興奮起來,把手裏抓著的一個巴掌大小的方塊往前一遞,高興的說道:“你看我在河裏撿到了什麼?”

婦人無奈的苦笑,小城中間確實有一條河,一條河道寬闊的大河,隻是從婦人小的時候河裏就沒什麼水了,隻有兩條不過一兩米寬的水流常年流淌,哪怕冬天結冰,水也會在厚厚的冰麵下流個不停。

河道有五六十米寬,退了水之後隻剩下沙子和石頭,這些年更是有不知道多少人開著鉤機在河道裏挖沙,沙子被運走賣掉,隻剩下大大小小不知道被水流衝擊了多少年的鵝卵石留在河床上,疙疙瘩瘩的,有時候看起來還有點嚇人。

婦人看著孩子一臉希冀,無奈的笑了笑,伸手接過孩子遞過來的東西,幹涸的河床上經常能挖出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說是文物什麼的也算不上,但是說是什麼有用的東西也算不上,就比如現在手上拿著的這個巴掌大小的小方塊一樣。

婦人仔細打量著這個被孩子如同寶貝一樣拿回來的東西,濕漉漉的,還有些在初冬春寒中凍起來的小冰碴,想必是孩子把它放在河水裏洗過,隻是洗的不是太幹淨,一些泥土沙粒還是頑固的粘在表麵上,讓人看不太清楚方塊的樣子。

用手撫過表麵,小方塊表麵的泥沙被撫在一邊終於露出了真容,這是一個黑色的方塊,有很多精細的圖案繪在表麵,隱隱約約好像還有字跡。

婦人笑了笑,既然孩子把這東西當寶貝一樣拿回來,幹脆就再清洗一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