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
今日的朝堂不複往日般平靜。
西疆,北疆還有一些其他小國毫無預兆地對東禹發起戰爭。
於是朝堂上瞬間出現了三派。
一派主戰,一派主和,一派觀望。
主戰派一方以鳳歸年為首。
主和派一方以明丞相為首。
主戰方認為,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不應戰,那就是懦夫行為,大丈夫頂天立地,國家有難,應該拿起兵器浴血沙場才是大丈夫所為。
主和一派,則是認為,七國聯合攻打東禹,東禹並沒有戰勝的希望,與其到時候國破家亡,沒有回轉的餘地,不如求和。
觀望一派就站在那,眼觀鼻鼻觀心,不說話。
就這樣,主戰方和主和方吵的不可開交。
蕭霽溟的脾氣不太好,平時一些小打小鬧,能忍他也就忍了。
可是現在國家危亡時刻,有人不思怎麼滅敵,卻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怎麼能忍。
所以蕭霽溟也不管眾怒不眾怒,直接把主和一派,以賣主求榮,喪權辱國的罪名革職查辦了,叫喊的最激烈的,直接拉出去杖斃了,包括明相。
平時養著不幹正事,亂蹦躂就算了,國家危險的時候還想著求和,人家要是想跟你求和,還會毫無征兆的直接打過來,開什麼玩笑。
蕭霽溟的雷霆手段,直接震懾住了所有人。
雖然蕭霽溟針對的是,那些求和的人,可是那麼多人說殺就殺,說抓就抓,也太隨意了吧。
眾人不由得心驚膽顫,噤若寒蟬,以前覺得承啟帝陰晴不定,讓人膽顫,現在發現,外表清風霽月的太子殿下,更是陰晴不定。
眾人的心思,蕭霽溟沒有什麼心思理會,直接對著眾臣問道,敵人來犯,誰願意掛帥出征。
然而,鴉雀無聲。
他們會因為不願意自己的國家妥協,去據理力爭,但是戰場上刀劍無眼,他們可不願意去。
靜默了一分鍾。
鳳歸年,鳳喻還有慕容家的人紛紛出列,要去戰場上平叛。
隨後,司徒崢說在北疆戍守二十幾年,對他們的生活習慣很熟悉,所以懇請蕭霽溟,讓他前往北疆,平叛北疆。
也有人提議,蕭君堯本來就是北疆主帥,讓蕭君堯去北疆平叛,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被點名的蕭君堯,此時卻在長安王府,陪蕭妙儀吟詩作畫呢?
自從蕭景桓說給他介紹方大儒後,他也就拜在了方大儒的門下,跟他學習棋琴書畫。
蕭妙儀看到蕭君堯畫的畫,栩栩如生,那是連連稱讚,把自己能想到的詞都誇了個遍。
而蕭君堯則是麵帶微笑,看著自己繪畫的江山圖,眼裏帶著一絲冷意。
‘蕭霽溟,這一局,我看你怎麼破’
畫麵回到宣政殿。
蕭霽溟看著那些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都是讓蕭君堯掛帥出征的人師時,麵上沒有任何不虞,而是宣布此事再議,退朝。
————
紫宸殿
承啟帝把蕭霽謙打了一頓後,看到身後那青紫泛黑的一片,又很心疼的給他上藥。
蕭霽謙趴在龍床上,可憐兮兮的對著承啟帝控訴他的暴力,很是誇張的埋怨承啟帝的不講道理。
氣的承啟帝又給了他身後一巴掌,打的他,仰天一嗓子痛呼。
把蕭霽謙又說教了一番後,就讓他走了。
蕭霽謙小鹿般的眼眸掛著淚珠,委屈又憋屈的給承啟帝行了一個禮,默默的離開了紫宸殿。
到了殿外,蕭霽謙用左手拇指指腹輕輕的抹去眼角的淚珠,眼眸中露出痛苦又冷清決絕的神色。